第272章攻取辽阳府,耶律洪基驾崩
桃花仙人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2章攻取辽阳府,耶律洪基驾崩,天龙从攻略王语嫣开始,桃花仙人儿,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了新军加入,义军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不过对于占据新州为地的想法,包括慕容复、韩百战和宗泽在内的三人谁也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别看他们屡战屡胜,还没有败过,就连人马也提升到了四万人之多,但如果敢搭窝的话,必然会遭到辽军的疯狂报复。
如今他们也在等,等的不是宋廷能击退辽国,而是在等辽军攻破太原、霸州两关,直驱宋境。
只要辽军的大部队南侵,他们才有机会占领一州之地与辽军周旋,若不然的话,随时都可能面对辽军的疯狂围剿。
尽管如此有些不仁道,但行军打仗,从来只有胜者和败者,没有谁会在意你赢得有多光彩,也没有谁会想知道你输得有多英雄,成功是留给胜利者书写的。
如此又与辽军鏖战半年的光景,太原率先被辽军的铁骑攻破,驱至西塘泊外,被水长城阻断了行军的脚步。
次月,耶律延禧也在频繁地调兵遣将后,攻破了益津关,被堵在水长城的河间府外。
果然如宗泽所料,得知这个消息后,种师道便撤出雁门关,留下副将和十五万兵马驻守,带着剩余人马撤回后方阻击辽兵。
有了种师道这位良帅,辽军几次想要乘船渡河,都被他率领水军击退,且令辽军损失惨重。
仅是一个月的时间,就歼灭了辽军五万人不止,一时间无论是北院大王率领的军队,还是太子耶律延禧的东征军,都不敢再轻易渡河。
至于从雁门关后方配合大军夹攻,他们也不敢贸然行动,毕竟有种师道率领的大军在后方,他们只怕雁门关没能攻破,自己这几十万人就要覆灭了。
如此一来,战局又重新回到了雁门关外的战场。
眼看时机已到,义军便率领集结的五万人直攻东京辽阳府。
在张儒这个二五仔的配合下,义军以极低的代价拿下了辽国五京之一的富饶之地。
当这一消息传回辽军大营时,据说耶律洪基直接气得呕血三升,至此病倒在榻上,再也没能起来。
义军仅靠五万人就拿下了辽阳府的消息,也传回了宋国境内,一时间引得举国沸腾,纷纷为之叫好,风头一时无两。
辽阳府作为辽国的陪都之一,意义自然非比寻常,这就相当于大宋的洛阳、商丘等地,如果被辽军攻占的话,宋民百姓也定会一片哀悼,大有亡国悲凉秋暮之意。
幸而此次遭难的是辽国,举国欢庆,此消彼长之下,宋军自是士气大振,而辽国则是军心受挫,连续半月都没有对雁门关发起进攻。
据说,北院大王和太子耶律延禧已经赶回主营,有传言说,耶律洪基自大病之后,命不久矣,已有传位之意。
想到辽国新皇接替,说不定这场仗就不用打了,一时间,宋国百姓更是欢欣起舞,脸上挂满了笑容。
如此又过去一月之久,前军便传来辽国皇帝耶律洪基驾崩,传位给太子耶律延禧的消息。
宋国上下给出的反应和态度也是各不相同。
百姓以为,这场打了一年多的战争,到此也应该结束了。
而朝中官员则开始思忖,当日哲宗驾崩,徽宗继位时,辽国打着仁义的名号,没有进犯大宋,如今耶律洪基驾崩,太子耶律延禧继位,此时正是他们一鼓作气,击溃辽军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有了!
但若是此刻发兵,又难免会落人话柄。
以韩忠彦为首的慕容家暗子,自然是希望这场仗继续打下去的,但他们在揣摩徽宗的意思后发现,这位官家却有些不想打了,甚至还打算趁这个机会和辽军讲和。
见此情形,韩忠彦也是急忙将消息传给了慕容复。
“看来,是我们高估赵佶此人了!”
房中,慕容复对韩百战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无奈。
韩百战道:“想要使宋辽兵戈不止,最主要还是得看辽国的态度……或者说是那位新皇的态度更为准确一些。”
“此人志大才疏,乃是无道昏君,本不足为虑,我只怕他继承大统后,一时志得意满,安于享乐,不再作南侵之想,坏了我的大计!”
耶律延禧是辽国的末代皇帝,好佞人,远忠直,是个十足的昏庸君王,辽国若由他做了皇帝,慕容复不仅没有丝毫担心,反而会在心里暗暗庆贺。
但此时宋辽对峙已久,耶律延禧又在河间府连吃了数场败仗,慕容复怕他畏惧宋军之威,不敢再起战事。
要是两国不打了,他的功绩也算是到头了!
韩百战显然也想到了此节,沉吟半晌后说道:“辽国北院大王萧兀纳乃是一朝明臣武将,此人多半会阻止耶律延禧继续南下侵宋之事。”
“短时间内,肯定是打不起来了!宋国多半也不会主动派兵追击,只能趁此机会,试着挑拨一下这二人的关系,或许会有奇效!”
慕容复想了想说道。
韩百战道:“据说耶律延禧一直想替祖母宣懿皇后萧观音和父亲耶律濬沉冤昭雪,诛杀乙辛党羽,不如从此处先作文章?”
当年辽国佐臣耶律乙辛祸乱宫廷,制造十香词冤案,诬陷皇后萧观音和伶官赵惟一私通,致耶律洪基误信,将其赐死。
而后,又与其党诬告当时的皇太子耶律濬意图谋反,使得太子被贬为庶人,被耶律乙辛派人盗杀于囚所。
当时若非北院宣徽使萧兀纳提醒耶律洪基,提防皇太孙被人加害的话,只怕耶律延禧也要被暗杀了。
时隔今日,耶律乙辛虽早已伏诛,但他的党羽皆还活着,且其祖母萧观音和父亲耶律濬的冤屈也没有得到平反,耶律延禧若是上位的话,必然会找机会为二人洗刷冤屈。
以北院大王萧兀纳那刚正不阿的性格,多半会在这时进言,以耶律洪基驾崩为由,暂缓此事。
慕容复在各国的宦官之中都安插了暗子,此时只要有人在耶律延禧的耳旁吹吹风,自然能引起耶律延禧对萧兀纳的反感。
有了这个前提,萧兀纳就算是提出退兵,与宋廷握手言和,耶律延禧也必然会与之唱反调,不会轻易答应。
「这本书因为是单行本的缘故,剧情内容不是很长,眼看也差不多要完结了,加上这几天有事要去医院,更新的可能会很晚,章节数也会相对减少,再此先说一声抱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