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如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3章 羌乱2,汉朝旧事,墨如枫,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第1卷]第213节:羌乱2

------------

刘询起身在宣室内来回踱步,

想来赵充国也是一员勇将,用兵持重,但也不至于畏敌如虎如此?更不会不知道战事拖延只会徒耗国家钱粮的道理。而且听说赵充国还生了病,如果不速速解决,一旦赵充国遭遇不测,谁来继任?

刘询越想越烦,许久心情才平复了一些,这时他又拿起赵充国的奏折皱着眉细细地看了起来,这一次他连一个字都没有漏掉,用心地体会着赵老将军的用兵方略。

同时,又挑出酒泉太守辛武贤的奏折,对照着阅读起来。

刘询没打过仗,但基本的用兵方略他是懂得。

辛武贤主张立即攻击,先避开羌族强大的先零部落,拿下那些小的协从部落,清除首恶的羽翼之后,再一举荡平叛乱。

与之相反的是,赵充国则认为应据羌族民情,以仁德瓦解羌族联盟,只需严厉惩办始作俑者,宽恕其他协从部落,羌族自然平定,他不无担心的指出,如若采纳辛太守的建议,将逼迫羌族结成更为团结的联盟,到时候那就真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同时,他还建议必须在羌地任命了解羌族的干部,言下之意批评刘询派出义渠安国这种二愣子官员是错误的。

刘询虽然没去过羌地,但是羌族的勇猛是早有耳闻的,如果汉羌战事真是旷日持久下去,恐怕要动摇国本。他倾向辛武贤之策,同时下书斥责赵充国的目的是希望早日结束战事,如果辛武贤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那断然没有采纳的理由。

不过,对于兵事,刘询还是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刘询把两人的奏折在朝议上抛出,希望大臣们慎重的考虑,仔细地揣摩,尽快给出一个结论。

一轮论的商议后,大臣中从只有十分之二支持赵充国,到十分之五,再到大多数人明白赵充国的方略。

在老将赵充国把奏折递上去的几日后,刘询终于给了赵充国肯定的回复。

赵充国似乎早就算准皇上必会同意他的方略,因此,一直没有对自己的方略做出调整。

他的方略已经起了明显的作用。

探子回报,羌族各部联盟已经开始出现裂痕,他们惧于汉军的强大,且听说赵充国严惩首恶,协从不究的策略,因此不愿意跟着先零部陪葬。

而且之前先零一部头领靡当儿派遣弟弟雕库来向都尉报告先零部落谋反。都尉得知雕库部落里也有人参与,将雕库扣押不放。赵充国前来后,马上下令放人,他重申了他的原则,并让雕库把他的意思带到羌族各部,意图瓦解羌族联盟。

赵充国的高明不仅在此,他一直是屯田的推行者,所以,他不怕旷日持久的对峙,他是怕那种消耗战的旷日持久,如果他力攻击羌族,羌族必定力反抗,双方一直打下去,他就只能耗费国家钱粮,而现在,他坚守不出,将士们可以依靠屯田养活自己。

除了屯田,他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他了解到羌族只是个分散的部落,只要策略得当,瓦解其联盟将是上上之策。它们与匈奴不同,匈奴已经高度国家化,除了痛击之外别无他法。

赵充国的方略果然没有白费,已有上万羌人归降。

所有战前准备都已做好,更无朝廷非议等后顾之忧。

赵充国意识到,动手的时机已经到了。

他命令大军迅速开拔,方向,先零羌驻地。

先零羌的首领在汉军到来之后,多次挑战,均吃了闭门羹,他不但不调查研究汉军的意图,竟然得意忘形起来,认为汉军胆小,不敢与之交战。

思想上的麻痹造成其军纪涣散,加之羌族本来就是那种战时部壮丁都上马拼杀,非战时则下马放牧的民族,因此行为散漫自由,除了单兵作战勇猛外,什么兵法,战阵等等高级玩意儿,从来看不进眼里。

上了战场,他们只知道举起马刀往敌人的脖子上砍下去,其他的不在行,也不在乎。

所以,对于赵充国之前的攻心之策,他们没有一点反应。

当赵充国的部队如天降神兵突然出现在先零部的聚居地时,他们才真正傻眼了。

先零部落乱成了一团。

抵抗已经无法组织起来,组织起来也没用,因为汉军的骑兵已经迅速地冲了上来。

现在,先零部首领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逃跑。

“快,快,命令族人,抛下所有辎重,向湟水一带撤退。”

你不得不佩服,这些游牧民族的人们,身体素质之强悍,逃窜速度之迅速,那是汉军士兵们前所未见的。

赵充国并没有把他们往死里路赶,待羌人被斩首五百,溺亡五百,留下数不胜数的牛羊牲畜后,赵充国便下令部队停止追击。

赵充国同时下令,严禁毁坏羌地的庄稼,更严禁抢掠。

此令一下,羌族首领们可谓长出一口气,纷纷说道,“汉果不击我!”

先零的首领靡忘在观望数日后,派人来请示赵充国,表示愿意返回故地。赵充国这次没有擅自做主,而是写成奏章,发往长安,等待刘询的批复。

奏章来回需要些时日,靡忘急得跳了脚,担忧汉廷不肯宽恕他,于是亲自前往赵充国的营帐拜访。

汉军所有将士听说反贼的首领来到帐中,纷纷表示要杀了他,建议后将军千万不要手软。

赵充国皱着眉,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哪,只考虑一己私利,却没有考虑国家”。

他热情地款待了靡忘,并得到了靡忘永不再叛的承诺。恰在此时,朝廷批复的玺书也已经送到,玺书中没有赦免靡忘的罪,但也没有惩处他,只要求他将功赎罪,保一方平安,报效汉廷。

靡忘自然感激涕零。

神爵二年(前60年)五月,羌族地面除了少数顽固分子,叛乱基本被扑灭,赵充国打了报告回长安。

刘询下诏应允,赵充国回到长安,他的友人浩星赐迎接赵充国,提醒他尽量要归功于许延寿和辛武贤。浩星赐的提醒是好意,是为了避免赵充国受人嫉妒,功高震主。但赵充国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已到了人臣极点,除了忠君为国,没有什么需要顾忌的。

他的据实报告得到了刘询的嘉奖,赵充国官复卫尉,辛武贤还是做他的酒泉太守。

辛武贤折腾了一番,没有升官,他把这笔帐都记在了赵充国头上。

在回酒泉前,他举报赵充国之子赵卬泄露了刘询的机密,之前赵卬说皇上顾忌张安世,要杀了他,是赵充国为张安世求情才得免。

刘询接到这样的举报顿时雷霆大怒,而且极为尴尬,他顾不得功臣赵充国的脸面,马上示意廷尉府严加讯问赵卬,最终确定辛武贤并未诬告。

可想而知,赵卬的结局就只能是死,哪怕他老子是当时第一名将,也救不了他,谁让他犯此大不敬之罪?

赵充国此时才想起友人浩星赐的告诫,但是若问他后不后悔没听友人的建议,他还是无二话。赵充国经历丧子之痛,心力憔悴,只能祈老归田,刘询考虑到他的年纪,同意了。

赵充国没了职位,却仍然不得清闲,因为一旦有兵事,刘询都会派人征询他的意见。

这样的局面持续到甘露二年(前52年),赵充国薨,时年八十六年,宣帝给了他极高的礼遇,为其定谥壮侯,画像入麒麟阁十一功臣榜,与霍光同列。

后来,刘询的孙子汉成帝命当时的大文豪杨雄作赋称颂赵充国,曰:“在汉中兴,充国作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邪帝家的小悍妻:逆天小魔后

紫幻迷情

快穿之别打扰我赚钱

思小蔻

肆无忌惮

简瓷

桃源无敌小医仙

仙女小叶

杀机

温凉呀

我家雄性有点娇

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