俆若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答对(2),高俅不踢球,俆若林,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上,就‘变法’一事,草民觉得其实是有必要的。”
从后世穿越而来的高俅,自然不可能说变法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历朝历代,变法确实是能够强国,只不过有时候变法派的行动不够完善,才导致了一些列不可预测的后果。
可是其他的人不知道高俅所想,就在高俅说完这一句话之后,在场的一些大臣们脸色立刻就阴沉了下来,显然他们都是不支持变法的。
可是皇帝是希望变法的,所以脸上多少有些高兴的神色,不去理会那些面露不悦的臣子,接着开口问道:“高俅,既然你说变法是必要的,那你必须给朕找出一个理由来,不然的话,朕可就当你没说过这话。”
“是!皇上!”高俅无所谓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解释道:“纵观我中原大地千百年以来,每次有所发展都是在变法之后。最初的时候我中原大地上的百姓乃是部落形式的存在,直到夏禹的儿子夏启出现之后才有了王朝,这是在算是历史上第一次的变法。就像是吃螃蟹一样,变法这种事情,总要有一批先行的人的。”
“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说法倒是有意思。你接着说!”
皇帝点了点头,很是满意高俅的即使。
“螃蟹这个东西,两只钳子舞动生风,又包裹在坚硬的甲壳之中,就像一个大将军一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定要有极大的勇气,可是成果又非常显著。那么接下里,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最终秦国战败六国,一统中原。而那些固步自封的守旧者,早就已经不知道被遗忘在何处了。所以说,‘变法’是一件很必要的事。但是……”
再次举了一个小例子,高俅的辩证已经快要接近完美,可是在最后一句的时候,却是忽然转变了语气。
自然,皇帝被高俅的话给吸引了,自然而然地追问起来,“但是什么?”
“但是,‘变法’一事其实并非那么简单,所谓的‘法’乃是祖宗留下的规章制度,既然是祖宗留下的,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这‘法’,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更改的。”
高俅顺着刚才的话,说出了一番与刚才的话看上去完全矛盾的话。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更改的?高俅,说下去!”
本来是在享受高俅的奉承,可是这个时候,皇帝也开始认真起来了。
“皇上!‘法’是一个国家的尺度,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祖宗之法不可轻易变更。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祖宗所面临的情况却是和我们面临的情况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变法这件事情是很有必要的。不过,两方面综合考虑之后,草民以为,‘变法’有必要,但不可轻易开‘变法’的头。”
很是中庸的一番话,却是高俅在后世回答阅读题的时候学会的。
“‘变法有必要了,但是不可轻易开变法的头’?高俅,你有什么想法,一并说出来吧,别总是让朕问你了。”
第一次听到这种回答,皇帝的求知欲完全被高俅勾了起来,因此开口催促起来。
“皇上!‘变法’这件事情有必要,但并非所有的‘法’都出现了问题、都需要去‘变’,所以草民窃以为,在已经不适合当今大宋江山的方面进行变法可以,但是为了大宋朝的江山稳固,还是不要全面变法。就算是要变法,最好还是先选一些州府先进行变法,等到有了成效之后再推行全国,这样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
高俅的主意,其实在后世就是人人皆知的‘试点’方案,可是在北宋这个时候,却还算是个新奇的想法。
基于高俅的这个提议,所有的大臣们都思考起可行性来。资历老的大臣们都在自己琢磨,年轻一些的却是想要找人商量一个,可是他们却忘记了自己官帽两边还有两根长翅,一转头,直接就打在了身边人的头上。
王公大臣们商量一阵,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这个时候,皇帝轻咳一声,开口说道:“咳咳!高俅这个主意,朕倒是觉得不错,不知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变法一事,本就不该操之过急,依臣之见,或许可以择日再议。”
从开始就没有说过话的苏轼,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意图将话题从变法的事情上转移开来。
章惇看见苏轼开口说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立刻开口反对道:“皇上,我倒是觉得高俅所说的办法不失为一个良策,先在一地进行变法,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所变之法到底可不可行,总比盲目去推行要好的多。”
“嗯!朕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不过,今日里到底还是童子举,所以这个……这个……”
皇帝想要说出办法的名字,却是忽然发现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起名字。
站在地下的高俅适时开口,提醒道:“‘试点’工作,进行变法试验的地点。”
“对对对!这个‘试点’的事情,回头爱卿你们都回去想想,明日早朝的时候,朕希望能够听到一个完善的计划。”有了高俅给的台阶,皇帝很快就恢复了镇定,接着说道:“好了,这个问题就先问到这里,接下来,还有哪位爱卿要考校他们啊?”
“皇上!臣倒是想起了一个问题,想要问一下高俅。”
在西边的队列之中闪出了一个雄壮的中年男子,显然是一名武将。
“咳咳!种爱卿回京述职,正好赶上这次的童子举,既然想要考校一下二人,那便问他们就是了。”
皇帝咳嗽了两声,不着痕迹地纠正着这个武将话中的问题。
“是!皇上!”冲着皇帝一行礼,武将转过身去,看向了高俅,“我大宋以武立国,可是到如今,却是败多胜少,兀那小子,你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种师道!莫要在这里胡言乱语!”
章惇圆睁二目,大声呵斥着提出问题的那个中年武将。
其实不只是北宋,中国历史上文武之争能够追溯到很久之前,但是像北宋这样武将受到极大压制的朝代倒也真的是不多。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少有武将家庭能够长久把持军权,哪怕后代真的有能力,到了一定的时间也会被皇帝从军队之中踢出去,渐渐的这些有传承的武将之家就开始没落了。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被写成了演义的‘杨家将’。
很难说这种做法是对是错,毕竟武人掌权也确实有很多的弊端,可是种师道今天将这件事情提出来,却是在和全部的文官对质了,就算是苏轼,这个时候也不免皱起了眉毛。
文武对峙,这对百姓或许不是一件好事,可是皇帝却是希望看见臣子不合的,不过却不能表现在脸上,因此挥了挥手之后,立刻开口,说道:“行了,种爱卿也不是有意要挑起争端,这不是童子举嘛!无妨!无妨的!”
“是!皇上!”
章惇还没有足够的权柄,因此也不敢反对皇帝。
“嗯!高俅、王皋,你们二人谁先回答啊?”
满意地点了点头,皇帝将目光投到了大殿之中的两个小孩身上。
“这个……草民先说吧!”看看身边的高俅没有开口的意思,王皋犹豫了一下,谨慎地开口回答道:“我大宋朝是以武立国不假,可是马上得天下,却是不能马上治理天下。要说现如今我大宋为何会败多胜少,草民觉的,还是因为国内不够安定,若是我大宋境内四海升平,外邦来袭我大宋必能齐心协力,将这些蛮夷一网打尽。当然,要想让我大宋江山稳固,还是需要诸位大人的治理的。”
王皋不着痕迹地拍着文臣们的马屁,可是他却没有想过,在场的人里面根本就没有个脑子差的,只是从他的一句话里面,所有人都明白了,这小子是支持文官掌军权的!
“恩!说的倒也有些道理,高俅,你怎么说?”
在刚才高俅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理论之后,皇帝很是期待高俅的回答,此时脸上的期待,已经完全不带遮掩的了。
“皇上!王皋所言很是有理,只有国富民强,我大宋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是我大宋守护江山社稷最重要的一点。”高俅侃侃而谈,完全不在乎一边的种师道脸色已经阴沉了下来,“不过,单从打仗一件事上来说,草民倒是觉得,有时候其实未必需要管理的那么严格,适当地放权,给那些在外作战的将军们一些自由,或许不失为一个变通的办法,如此一来,我大宋打仗败多胜少的局面,也能够得以转变。”
“哦?这话倒是有意思,高俅你接着说!”
没想到高俅后面竟然替自己这样的武将说话,种师道的眼前一亮,立刻有了兴趣。
“咳咳!”
坐在上方的皇帝轻轻咳嗽了一声,提醒着种师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