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弹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0章 刘璋反复,三国最强骑兵,大弹簧,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qg34
刘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可是十万大军啊,怎么可能会毫无声息地突破汉中三郡,又突破刘璋最新构筑的北部防线呢。
汉中三郡是张鲁的地盘,是刘璋的同父异母兄弟,而且,张鲁被杀益州,汉中群龙无首,只会是一片大乱。
最坏的打算,就是张卫领大军南下,为张鲁报仇。
但是,刘璋虽然不是什么进取的明主,但坐守一方的本事还是有的。
孟达主动请缨,镇守梓潼郡,可刘璋不是傻子,不可能将北部防线的压力全都交给孟达一个人,所以,刘璋又命令冷苞率军五万镇守汶山郡,严颜率军十万镇守巴郡。
梓潼和巴郡距离汉中的新郑最近,所以,刘璋分别派出了十万大军,只有汶山郡偏一些,又有山岭阻挠,冷苞又是益州第二名将,五万大军足够。
汶山郡、梓潼郡和巴郡,这就是刘璋构筑的北部防线,其实,这个防线绝对够实力了,二十五万大军啊,又有冷苞、孟达和严颜三个益州名将,别说张卫复仇了,就算是曹聚大军南下,想要突破这个防线,都会很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二十五万大军防守益州北部,曹聚就算倾力南下,都未必能一战而定益州,但是,可惜的是,曹聚成功了,而且是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就兵临雒县城下,四面将雒县围了个水泄不通。
雒县,还有十万大军,与曹聚的大军数量相当,而且,镇守雒县的又是益州第一名将张任,所以,这一仗若是硬打的话,曹聚攻克雒县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曹聚算定刘璋的懦弱,在这种情况下准备硬来一仗的可能性极小,毕竟,历史上刘备兵临成都城下的时候,刘璋是选择了投降的。
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曹聚,刘璋年轻的脸上肌肉不住颤抖,他从小锦衣玉食,从未有过军旅生活,尤其是,在刚刚接掌大位的时候,就遇到了如此的生死攸关之事,刘璋一时之间真的是没有任何主意了。
麾下文武,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以张任、黄权为首,一派主和,以张松和法正为首。
不过呢,因为反正举荐了孟达,结果孟达不战而降,使得刘璋对张松和法正的话有点不信任了,但是,他却有鼓不起一战的勇气。
很简单,曹聚围住雒县而不攻,依然还是用了攻心术的策略,射入城中,内容是,若是刘璋投降,不但可保性命,更是可以保住荣华富贵,荣任三公之列。但是,若是刘璋负隅顽抗,反抗皇命,那么,一旦雒县攻破,刘璋将会被凌迟处死。
凌迟处死,这可是古时候有名的几大酷刑之一啊,比之五马分尸还要残酷数倍。
刘璋本就是胆小之人,又被曹聚的凌迟处死这么一吓,心里就害怕极了,投降的心思就更多了一些。
可是,刘璋又担心曹聚忽悠他,于是,就偷偷召见了张松,让张松为使者,代替他去见见曹聚,确认一下曹聚的那些承诺是否真的。
张松正愁着在曹聚大军围城之时,如何跟曹聚取得联系呢,没想到刘璋就给他派了这么一个好差事,自然是欢天喜地地答应下来。
当然,张松是个聪明人,心里虽然高兴之极,但表面上却是不显露出分毫,领了命令,选了几个将士,出城而去。
张松这边刚走,张任就得到消息,立即带人去见刘璋,说道:“主公,那张松和法正有不臣之心,背主而投曹聚,实乃小人也,还请主公速速下令,将此二人满门抄斩。”
刘璋皱了皱眉头,暗想,若真是杀了张松和法正,雒县的主和之音自然就没了,但是,一旦兵败之后,以曹聚的爱才之心,自然不会杀张任等人,但他刘璋这个主公却是绝对活不了。
于是,刘璋就淡淡说道:“张将军,孤派永年前往曹聚军营,明则商谈投降之事,实则是探听对方虚实也,张将军不必担心,孤暂无投降之意也。”
张任怎么会相信刘璋的话,可刘璋作为主公都这样说了,他又能再说什么呢,呆了呆之后,双拳一抱道:“主公,非是末将多言,昨夜末将一夜未睡,已经想出妥善破敌之策,定可让那曹聚无功而返。”
“噢。”刘璋不禁心下一动,立即问道,“不知子堪有何妙计也?”
张任朗声说道:“死守雒县,等待援军。”
刘璋以为张任能有什么好计策,闻言登时一阵失望,勉强问道:“不知子堪所说援军,会是哪里?”
张任说道:“无他,荆州刘表耳。”
“荆州刘表?”刘璋心下一动,暗想,早就听说荆州这位堂兄是为枭雄人物,匹马入荆州,依靠蔡家、蒯家和黄家的当地家族,轻易控制了荆州的局面,然后又在三家的利益冲突中左右逢源,在荆州混得风生水起,父亲曾多次夸赞此人。
刘璋也不是完全的无知之辈,淡淡说道:“荆州水军,天下无双,奈何曹聚大军压境,乃以骑兵为先,刘景升岂能敌之?”
张任说道:“主公此言差矣,荆州水军固然天下无双,然荆州亦有文聘、黄祖、蔡瑁、王威等名将,战斗力绝不在曹军之下,而且,刘表出兵,不需与曹聚正面对抗,只需陈兵魏兴郡,遥做进攻即可。”
“那曹聚新定雍州,立足不稳,又推行新政,再抢取凉州和并州,按说他应该稳固根基,再做他图,却不想曹聚野心勃勃,不顾后方不稳,强行南下,故,只要刘表肯陈兵魏兴,曹聚担心后院失火,必退兵也。”(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