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宗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章 新居,史上最强帝主,钢筋工宗师,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qg34

一方光影旧冬寒,十里北风夕阳残。

总有含苞待放事,一夜梅花满居山。

十里北风,千里冰寒,远山近树萧条凄然,天空中阴霾重重,就是在这么一个冰寒并且阴翳的冬日傍晚,刘家的新居完工了。

这是一座两进两出的院子,比邻千宁寺而建。前院给仆人和丫鬟居住,后院里给主人们居住,一共数十间房屋,比刘氏老宅还要大一倍。

青石为墙,山木为顶,房屋盖得虽然很普通,但是古朴大方,颇得刘远山母亲和姐姐喜爱,当天刘家买来了一串长长的鞭炮,足足千响,放了很长一段时间。

根据这里的习俗,乔迁新居的时候不但要请村里德高望重的人过来吃饭,还要款待亲朋好友,乃至出力干活修房子的工人。

刘远山也不吝啬,直接在靠山镇上订了二十多桌送到家里来,让满村的老少爷们全部过来欢聚一堂。

可惜的是,虽然请了老宅的人,但董氏却不准任何人过来。

傍晚时分,所有过来祝贺的人才都匆匆散去,新屋新房虽然看着好,但里面有股潮湿的气息,好在没有现代化的装修不用担心甲醛超标问题。

饶是如此,刘氏和刘嫣然也激动地眼圈通红,特别是刘氏,看着偌大的院子,一边抚摸墙角一边喃喃自语:“三郎长大了,有本事了,娘往后就享福了。”

刘远山嘿嘿一笑,露出憨厚的表情,看着刘嫣然说道:“那咱们以后再也不用受欺负了吧?”

“不用了!”刘嫣然道。

“谁敢欺负小姐,我把他的头打烂!”小晴跟在刘嫣然后面,仰着小拳头说道。

“你们都是好样的!”这段时间的相处,刘远山发现SX一家人虽然落难,总归是清白人家,人品和做事都没得挑,他倒是觉得自己将这一家人买回来赚大发了。可惜的就是孩子们太小,有很多事不能让他们代劳。

“少爷,太太!”

范大嫂从外面进入房间,伸出鼻子闻了闻,有点担心的说道:“这房子里面的潮气大,如果就这么住进来怕是会生病的。”

刘远山嘿嘿一笑,说道:“不碍事,我有法宝。”

原来在砌房子的时候,他专门让泥瓦匠在正屋和东厢房中加砌了炕,仿照的是东北农村的大炕,本来是为了预防过冬用的,现在虽然不冷,倒也可以烧炕驱潮气。

当晚,让范大嫂带着丫头将所有房间的炕都烧上火,一丝丝热气从烟道中通过,整个房间里到处都是潮湿的白烟。

刘远山一家人暂时没有搬家,又在寺院里面住了两天,等火炕将房间完全烘烤干燥以后,才又重新搬家,算是终于迁入了新的居所。

新房中,刘氏住在正房,刘嫣然居住在西厢房,刘远山占据了长子才能居住的东厢房,比起以前的住宿面积来说,真的是有天壤地别。

就这,刘氏还不习惯一个人睡觉,没办法,刘远山只好安排小晴陪着母亲睡在上房,小雨这丫头便跟着刘嫣然,一方面伺候一方面陪伴,两个小丫头都机灵得很。

至于范大嫂和刘大刘二三人,则是居住在前院中,虽然规格低了一点,但也有房子有炕,冬日里暖烘烘的,比街头飘零的日子好了万倍。

“咱这是碰到好人了!”范大嫂不止一次的对刘大和刘二说道,刘家人不但给他们提供吃食,还让刘大和刘二念书,这是她这个母亲万万没有想到的。

虽然,身为卖了绝契的人不能参加科考,可能读书毕竟是件好事。

在后院的东北角,是个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棚子,四周用草木围着,只有靠近正房一处出口,棚子中并无窗户,不管是白天还是黑衣,关上门都是黑乎乎的。这里,是刘家的禁地,只有三个主人才有资格进入。

下人们都知道,这里是生产桂花皂最为关键的地方,密不外传。

一般情况下,刘嫣然在棚子里亲自将草木灰过滤然后提取烧碱,最后将烧碱与植物油混合,混合后便将东西搬出来,由小雨和小晴以及范大嫂负责搅拌,浇筑成型。

好在之前刘远山和二瓜、毛豆在峡谷中采集的桂花颇多,后刘嫣然又去采摘了几次,干燥了的桂花粉目前来说也足够用,所以桂花皂便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但产量确实不大,每天能生产数十块的样子。

倒不是生产力有限,而是刘远山故意控制产量。

搬入新居没有几天的光景,灰暗的天空终于按捺不住,一片片小雪花飘舞着旋转而下,落在地上、柴垛上、屋顶上、树枝上,瞬间给大地苍山挂了一层颜色。

下雪啦,万物枯寂,整座秃顶山都静谧的令人感到可怕,时不时从远处传来一两声野兽的怒吼,让刘远山颇为担心。

好在他知道这些野兽并不是秃顶山所有,而是生活在更北面的神农大山中,这才缓缓释怀。

天气一冷,村里的人都足不出户,可是这几日,刘家村却来了一帮陌生人,他们身穿皂衣颐指气使,到了每一家每一户,都很没有礼貌的敲门,然后勒索钱财粮食,最后汇集在一起。

他们不是强盗,不是流匪,却比强盗和流匪更加让人厌烦。

这是皂衣小吏,原来是县城户房的人,过来收秋赋了。

税收,是每个王朝最根本的动力和经济来源。每当秋收之后,这些人便会挨家挨户来催促上缴税粮。因为人手有限的缘故,每年到了刘家村这里的时候,都已经进入冬天了。

明代农业税三十课一,比两汉都要轻。如果按照地里产出换算的话,一亩地按四百五十斤粮食算,也仅仅收缴十五斤而已。

但,这只是地方官员上缴给国家和朝廷的赋税。

实际上老百姓承担的赋税,要重的多的多,因为这中间有损耗,有县里官员的好处,有户房的辛劳费,杂七杂八,加在一起摊在小民头上以后,便是五中课一都是轻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完美大明

萌萌修仙

科学修仙

蓝星劫

都市极品强龙

饶杰

道门事务所

燕若飞

极品唐医

午夜冷风

最强修真学生

24K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