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难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处置,崇祯大帝国,故土难离,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卷风雨飘零
崇祯皇帝迁怒老王,这其中固然有心情不佳的缘故,同时也是对他这位东厂厂督的工作感到失望。
应该说,老王很忠心很听话,朕交代的任务也能百分百无条件执行。
可这远远不够!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我的同志哥,哪还容得你不紧不慢的?
朕不方便的、没有想到的事情,你要主动想到并且去做,不需要上级督促,还能激发同事的积极性。
要向你的前辈魏忠贤学习!
不是在搞事,就是在去搞事的路上。
身处这样的乱世,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能搞事能闹事,更要发扬无中生有的精神,狠狠的搞死这帮孙子。
别看朝堂上最近那帮大人们很安静很安分,那是他们在观望风向,或者在等待机会。
别以为他们傻,他们精明着呢?
朕重开厂卫,又搞了一批人,他们也知道不来触朕的霉头。
他们可以等,可以耗,可朕等不起耗不起?
内库的银子以可见光的速度在消耗,可朕的大业需要如山如海般的银两来支撑,这些受灾的百姓需要朕来救助。
“大伴啊,东厂这副担子你有没有信心挑好?
现在可不是太平年间,容不得半点仁慈,否则受苦可是这些穷苦百姓啊?
你看当初魏忠贤,一人挑起大明的财政支出,还有闲钱让孙阁老建宁远、锦州两城,不容易啊!
按照你现在的步骤,朕甚是忧虑!”
对于老王,崇祯皇帝还是想挽救一番的。
皇爷的话,让王承恩心里一怔,敢情皇爷不满意东厂近段时间的进展和力度啊!
只是,这厂卫重开才多长时间啊!
他是不敢反驳的,眼角瞥见皇爷脸上的忧虑,心里升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眼神露出一抹狠色,开口沉声说道:
“老奴有信心,一定让内库充盈起来。今后,只要老奴在,皇爷无需为银两发愁。”
“唔,很好!”崇祯皇帝对老王的表态满意的点点头,只要他能有信心,这东厂厂督的位置还是他的。
“大伴,魏忠贤能有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他有庞大的党羽和无数的徒子徒孙,你不妨可以借鉴借鉴。”
老王天赋或许没有魏忠贤高,但可以学习。
王承恩俯身应喏,眼中多了一种叫决绝的东西。
“让锦衣卫去打听打听,这个赵老爷是如何一回事,如此灾荒年头,居然还敢加租三成,好有魄力……”
点化了老王,崇祯皇帝扭头对锦衣校尉吩咐道。
这老人一家的悲剧,绝对不仅仅只是因为蝗灾,也显然不仅仅只是偶然个例。
看着满天遍野的蝗虫,崇祯皇帝暗自想道:蝗虫、贪官,相比较这些贪官,或许蝗虫的危害还算小的……
很快,几个派去打探消息的锦衣卫回报,赵老爷叫赵志恒,天启六年的举人。
此人性格乖张,不近人情,贪恋财物,屡有敲诈不法行为,附近百姓对其敢怒不敢言。
霸州知县李天明,倒是没有听说什么劣迹。
不过,许是年事已高,仕途无望,不爱理政,事情大多皆交师爷幕僚打理。
崇祯皇帝听完,整张脸瞬间阴云密布。
他当过小民,了解官员不作为的危害。
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危害尤胜贪腐。
历朝历代,作为官员,百姓不管你贪不贪,而是看你有没有做事。
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冤屈无法申诉的感觉,无疑是令人最为绝望,极大影响朝廷声誉。
就如赵志恒这个县霸,为非作歹,官府不管,谁斗得过他?
“传旨:举人赵志恒为害乡里,革除功名,打断双腿,夺其家财充公。
田亩一律并入县衙,分配给无地百姓耕种。家中余粮,并入赈灾粮,统一开仓放粮。
霸州知县李天明碌碌无为,即刻罢黜永不叙用!
县令一职由锦衣校尉吴承锋暂代,校尉卢欣荣带五个锦衣卫力士协助,负责霸州赈灾、灭蝗,事毕即归。”
震怒中,崇祯皇帝发布旨意。
打土豪,分田地,一家哭换万家笑,收买民心,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崇祯皇帝并不陌生。
他也会!
至于说霸州县令李天明既然懒政,那就下课,有的是人争破脑袋想顶上。
不过,他还是先用这个位置考验孙承宗和卢象升的爱徒和堂弟,是否堪用?
大明这个腐朽的朝堂啊,需要新鲜血液注入,方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皇爷,百姓多相信有蝗神,杀之不详,连累来年收成,是否要征调大军捕杀蝗虫?”
崇祯皇帝说完,王承恩补充了一句。
还有这事?
在崇祯皇帝疑惑的目光中,王承恩细细解释。
原来,时下百姓愚昧,除了信奉有蝗神之外,还有几方便原因,并不像崇祯皇帝想得那么简单。
在他看来,关系到自家老小存亡大事的时候,只要稍加宣动,他们就会顺水推舟,跟着官府中人一同捕杀蝗虫。
可实际情况却是,相较捕杀蝗虫,百姓更倾向于等着朝廷救济。
甚至于以逃荒的方式来谋求活路,宁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未知,也不愿亲手奋搏。
还有,在很多百姓看来,反正植物粮食都已经被蝗虫啃食的差不多了,再捕杀又有何用?
至于蝗灾会不会因此而蔓延到其他地方,或者会不会因此而反复复发,百姓们却不愿考虑那么多。
好像是这个理!
崇祯皇帝听完,思索片刻,立马让几十骑锦衣卫去捕杀蝗虫,自己却走向田间的百姓中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