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培养自己的商人,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键盘战斗家,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朝廷的大事,朱高炽参与不了。
不过根据朱棣的态度,到底关乎自家的社稷,无论是秦王,晋王皆心照不宣。
山东的煤资源不如山西,而且顾虑靖难之役,所以朱高炽也召回了山东的外柜执事们。
停止了在山东铺设商路的行为。
即将踏上正轨的形势,一下子止息了,产生了不少的无形损失,也让几名外柜执事几个月的努力付诸东流。
这也是一种士气。
朱高炽专门召集外柜,针对停止山东商事一事,做出了解释。
“个人必须为工厂的利益服务,工厂发展好,个人才能有更好的前途。”
“朝廷的事情,你们不懂,也不需要知道,你们只需要做好工厂的事情。”
“接下来,你们的重心,转到山西,陕西。”
“山西的人口虽然不如山东,但是山西比山东,是具备更好条件的地方。”
朱高炽的话,并没有获得人们的认可。
山东才是北方的煤铁中心,而且山东比山西多了一百多万的人口,又靠近应天府。
应天府人口可是超过一千万。
这些外柜执事们,虽然在商业上都有了长足的锻炼,但对国家大事却不明白。
而且外柜的生意气氛更浓厚,导致他们虽然冲劲十足,却也更看重利益。
山西的煤炭资源,比山东的更好,但是这是还未发生的事。
煤井是需要探明的。
当今时代的勘探技术可不怎么样,常常依靠的是露天矿场来发现,深层次的矿井富含地下水,开采和勘探技术都不足。
周世丰也一脸的担忧。
“应天府的生意规模,十倍于北平,理应往南发展,不知道小王爷为何往西。”
“犹如小王爷所言,我们要垄断行业,此处不被我们掌控,恐怕日后反受其咎。”
应天府的勋贵多,地主阶级力量强大。
现在不趁着空白市场之际占领市场,恐怕要不了几年,应天府会有商人敢冒犯燕王府的利益。
“咱倒不在乎应天府。”朱高炽摇了摇头。
南方的煤矿资源不行。
“论银钱,论人口,论生意规模种种,应天府虽然碾压北方数省,但是也为他带来了缺点,反而打不败咱们。”
周世丰不懂。
这是什么道理?
做生意不就是谁的盘子大,谁就能打败对手么。
“等掌握了山西的煤矿,再加上北平,咱们在煤炭业等于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其余的行业呢?”
周世丰作为中华重工的大掌柜,更加了解小贵人的商业计划。
以后可不只是煤炭业。
“依托煤炭业,等咱们的生意发展起来,应天府的商人们不是对手。”
朱高炽信心十足。
当民众的货币持有量越来越多,奢侈的生活习惯越来越流行,税负越来越沉重。
那么在这个国家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必然会相应提高,有可能远远高于不存在上述现象的那些商业竞争对手国,此后这个百物腾贵的国家将逐步丧失它的商业优势;
打个比方。
应天府不正是如此?
货币持有量,江淮一带的奢侈,以及比北方要高的收入等等。
但是江淮一带借助人口的密集,还有密布的水道,和成熟的纺织业等等,在当今世界上,的确没有对手。
但是当北平开启了工业,进入煤炭时代就彻底不同了。
北平靠着新兴燃料带动的市场,以及更加低廉的工钱,和比江淮朴素的风气。
商品的成本,将会远低于江淮。
在北平,煤炭是自给自足,江淮如果使用煤炭,需要从外地运输,在运输成本上,又低于北平。
如果在煤炭时代,北方是比南方要有优势的。
但是南方沿海又有个优点,在海道上更接近世界,海贸上更有优势。
等进入了油气时代又不同了。
大量的进口石油通过海路抵达中国,在那个时代中,就是沿海城市更具备优势。
在煤炭时代,缺煤地区想要扭转这个劣势,那就需要更新更进步的技术,来抵消这个缺点。
可论对技术的了解,谁能比得过自己?
所以在朱高炽眼里,未来应天府可能的竞争,并不可怕。
而且说不定那时候自己都入主应天府了。
都是自己碗里的东西,那就谈不上竞争了,可能还会委屈下产煤区,往不产煤地区输送便宜的燃料。
当然任何事物有双面性,有来有往,互相反哺,互补优劣,形成良性的循环,才是王道。
周世丰贵人心意已定,只能回头说服外柜的执事们。
改变南下的商略,变为往西的商略。在利润上肯定是不划算的,但是在政治上是划算的。
如何控制山西的煤炭行业呢。
朱高炽不着急。
山西的煤炭资源虽然丰厚,但是在大明朝的底子薄,还需要时间积累打下根基。
而且有晋王府的存在,他也不可能像北平一样。
能入手的,是蜂窝煤。
是时候培养一批中间实力的商人们,去抢占山西的蜂窝煤市场。
通过北平的商人,来控制山西的煤炭业。
不久后。
外柜派出了几名执事,去排查北平的蜂窝煤作坊的现状,然后汇集到本子上,上交给了掌柜。
高珍来到朱高炽的办公室,把册子交给了朱高炽,并信手沾来的汇报。
“近七成的煤炭作坊,仍然保持家庭作坊模式,没有招募外面的工人。”
高珍笑道:“这些人,生怕外头的人学会了自己的生意,所以哪怕知道请工越多,产的蜂窝煤越多,获得的利润也越多,但还是固执的不愿意改变。”
这就是人的观念问题。
这种人放在后世都有许多。
人们习惯了现状,很难鼓起勇气去陌生的环境,不敢踏出去尝试,哪怕不用付出成本。
“用工数低于十人的,有三十七家。”
“用工数在十人以上,二十人以下的,有十二家。”
“用工数在二十人以上的,有六家,其中一家的用工数超过了五十人。”
“五十人?”朱高炽诧异的问道。
五十人可不少了。
“这家蜂窝煤作坊的模式,和别家有些不同,除了作坊生产的工人,有四十余名卖蜂窝煤的工人。”
“蜂窝煤作坊,和这些卖蜂窝煤的工人,采取四六分成,工人们得四,作坊得六。”
“这家蜂窝煤作坊的销量,是另外五家之和。”
“此人有些本事,也有魄力。”
四六成可不少了。
作坊还有原料,工人的成本,也就是说东家挣得比卖蜂窝煤的工人还要少。
蜂窝煤因为最开始朱高炽的原因,早就定为和薪柴一样的民生行业。
明朝对民生行业的态度,是不怎么管的。
例如北平,也就是未来的顺天府。
当林木用尽的时候,朝廷反应过来,要开始插手煤炭业的时候,才发现整个顺天府,百余座煤窑,只有一家官窑。
而且这家官窑并不面向市场,只为各衙门皇宫提供煤炭,由官府组织徭役,每年定期生产。
所以对于用工,在大明并不是问题。
这种作坊也吸收了大量的隐户。
又没有田,又不是匠籍和军籍,自然不在官府的统计之中,反倒是江淮的纺织业,因为太过耀眼,倒是处于官府的半管控下。
“伱下个帖子,请这些作坊东家来工厂一趟。”
“你出面和他们开个会。”
“开什么会?”高珍询问道。
“既然想增加规模,肯定是有野心的,他们有成熟的技术,熟练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本钱。”
“不知道他们中,有没有胆子再大些,愿意去开拓新的巨大的市场。”
蜂窝煤是垄断不了的。
虽然市场大,但也是直接面向百姓的生意。
蜂窝煤的技术门槛低,太过低廉的价格,以及它的模式,哪怕在一个州府,也必须要分散各方。
注定了竞争激烈。
这种较为分散,形成不了集中生产,竞争激烈,利润又不丰的行业,不适合王府掌控。
蒸汽机厂,焦炭炼制厂,冶铁厂这些就不同了。
技术门槛高,开设资本大,对社会关系又一定的要求,所以朱高炽要垄断。
煤炭业其实也该掌控。
但是煤炭业开矿风险性太高,特别是大明朝,安方面实在是力有未逮。
所以朱高炽要换一种模式掌控,也就是正在计划的协会模式,把风险转嫁给商人,而王府只需要看顾矿工们的利益,才是最好的手段。
高珍明白了小王爷的意思。
一边让人去下帖子,一边整理会议章程。
朱高炽打回了数次,让重新修改,在会议的前一天,才算通过了高珍的想法。
六十余家蜂窝煤的小老板们,忐忑的来到中华重工。
工厂的规模,让他们更不好意思起来。
他们才多大的盘子,怎么当得起中华重工请他们来,看上去不够格,也没有人有底气。
唯独一个短须圆眼的中年人,颇为关心的问了接待人员不少的问题。
打听是小贵人的意思,还是只是中华重工外柜的主意。
得知组织人虽然是高珍掌柜,但的确是小贵人的想法后,那名中年人眼神一亮。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