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七章 铁道运兵的新时代,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键盘战斗家,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北镇。

明初的时候,是辽东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随着明朝的发展,中期时逐渐被辽阳取代,到了明末时期,沈阳的规模开始赶超辽阳。

所以后金反叛后,在征服辽东时,迁都沈阳当做都城,用沦为奴隶的汉人血肉,短短时日造成了金碧辉煌的后金宫殿。

相比较下来,辽王宫至今未修好,因为朱元璋顾虑民力消耗太重,所以工期停了又停。

现在朱棣出辽,以北镇为大后方,坐镇此地。

朱棣的眼中,辽东和北平仿佛是两个世界。

准确的形容,是工业发展之后的北平,在长子推动工业发展之前,辽东和十余年前的北平一样。

那时候的北平和现在的辽东一样,人口稀少,民生凋零,水利荒芜,不过经过朝廷几十年的治理和移民,北平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又经历几年的工业发展,庞然大物的中华重工体系的带动下,许多的变化,朱棣嘴上虽然不怎么提起,心里还是记着的。

“西阳哈此人,为非作歹,实为可恶,如果不是父皇的旨意,孤早就派兵去围了他的老家。”

案台后,朱棣气愤的说道。

朱元璋的心胸很宽广,对任何民族,只要居于中国,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下旨天下昭告过。

因此对于边疆的政策是以和平吸收为主。

例如对奴儿干土地上的各族,朱元璋不主张在奴儿干地区动用大军。

他对臣子说:“元都既下,有劝朕即取辽阳者,朕谓力不施于所缓,威不加于所畏,辽地虽远,不必用兵,天下平定,彼当自归。”

朱元璋的政策并没有错。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王化,奴儿干各族主动选择归顺大明,断了隔壁朝鲜图谋奴儿干的野心。

在明初的时候,朝鲜还是很有振奋精神的,力求开拓,的确有不少的成效。

咸镜道和平安道,自古是中国土地。

因为元末明初的历史遗留原因,明朝建立后,虽然没有派兵夺回,却也没有认可,属于争议地区。

朝鲜实占两地,但是不被明朝官方认可。

最后被清朝初期统治者认可,派官员划分了边疆,确定了归属权,因此在法理上,两地彻底属于了朝鲜。

因此在当下的奴儿干,朝鲜是有实力对这片地区产生妄想。

直到这些地区各族归顺了大明,举起了大明的旗帜,才让朝鲜打消了企图。

在后世,却被一些人故意歪曲,否认朱元璋的政策,认定因为没有派大军征服过,所以不算明地。

朱棣的身侧是辽王,下方左侧是郭铭,右侧是周兴,以及从三万卫赶来的庄德。

“西阳哈不过是小贼罢了,末将领兵前往他的老家,断了他的后路,此贼自当乖服。”

八年前,也就是洪武二十年,在奴儿干设立的三万卫,当下的将领庄德大声的说道。

闻言,朱棣沉吟,一旁的辽王好奇的看向四哥。

郭铭此时开口了。

“动兵戈容易,却不为圣人所喜,奴儿干各族总体上,还是心向大明的,没必要为了一颗老鼠屎,就坏了一锅粥。”

朱元璋的开疆喜欢以王化服之,意思是让别人从文化上服从中国,而不是纯粹的动用军事手段。

这种态度不只是用在北方和东北,在南方也是如此。

例如云南的边地。

云南的儒教,就是在明朝时候达到最兴盛的时期,有很多土司终明一朝都心向中原。

例如鼎鼎大名的丽江王,实力最强盛的时期,仍然高举大明旗帜,建有云南最大的藏书阁,子弟都要在此读书。

连出名的徐霞客,也游历过丽江,留下了大量的笔迹,两人结下身后的友谊。

所以郭铭的理由,令庄德无法反击,无奈的闭上嘴巴,看向了默不作声的周兴。

周兴因为李学颜的事,去过北平向朱棣请罪过,获得朱棣大度原谅,因此无论他现在的真心是什么,在明面上无法反对朱棣,否则会让人怀疑他的品性。

至于年轻的辽王,他不知道四哥是真的听父皇的话,还是有别的图谋,故意找理由逗留东北。

可现在文武双方的首脑都没有出声反对,初来乍到的辽王,选择了低调。

朱棣在东北呆的时间越久,他在东北的威望越深,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现在他赖在东北不走,除了应天府的皇帝,就没有人能催着他离开。

众人离开的时候,庄德追上了周兴,问责道:“刚才你为何不支持我?”

庄德的品级要低于周兴,但是庄德性急且烈,打仗更是一把好手,可以说是明朝光复奴儿干的急先锋。

周兴没有怪罪庄德的无礼,小声向他解释,“多言无用,你早日捉拿到西阳哈此人,比我说一万句话都管用。”

庄德看了眼周兴,“有你这句话就行。”

周兴瞧着庄德愤怒离去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辽东这片土地上,也只有此人不惧燕王的威势了。

第二日,有人来禀告朱棣,说庄德回去了三万卫,不久后,传来军情,庄德带领三万卫军队,以及吉林船厂建造的舟船,顺着脑温江下忽剌温戳卢口,去寻踪围攻西阳哈他们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棣脸色很难看,庄德的举动,无异于甩脸给他看,多年来没有人在他面前敢这么做。

心中一股被冒犯的怒火,让他差点要让人捉回庄德,不过很快他又忍住了。

朱棣到底是朱棣,冷冷道:“此人擅自行动,误孤大事,派人去告诉他,要是捉回了西阳哈,仍然算他大功,要是放走了西阳哈,数罪并罚严惩不贷。”

此时。

北平府那边送来了公文,关于北平诸卫操练事宜,在世子的组织下,由都司协助,依然照常进行。

“何其急也。”朱棣放下公文,脸上尽显不置可否之态,感到有些灰心,想着是否回北平算了。

郭铭很恭敬,接过朱棣让人递给他的公文,看了眼就明白了燕王的不满。

辽东有人反对燕王,看燕王的样子,世子决定阅兵北平的主意,好像没有告知过燕王?

“世子终归年少,但是心意还是好的,哪家少年郎,不想做出成绩,燕王不必忧虑。”

郭铭为自己的准女婿说话了。

朱棣忍不住露出笑容,幸亏有此人在辽东为他谋划,否则朱棣还真在辽东逗留不下去。

周兴此人不提,下面的庄德等人,对他可不太喜欢。

他朱棣也是要脸的。

好好的北平,比辽东富强多了倍,求他还不来呢。

朱棣是大明的燕王,和朱高炽的想法终归是不一样的,两人的出发点不同。

辽东能拉出数万精兵,朱棣没有打过这方面的主意,朝廷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大宁因为脱胎于北平,朝廷对燕王在大宁的行事,只要朱棣不是太过分,所以多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辽东不同。

辽东隶属于山东布政司,和北平没有半丝关系,朱棣谋划辽东,等于踩了红线。

这也是先有周兴,后有庄德,接连敢违抗朱棣的原因所在。

如果在北平,哪怕是太子朱标未病逝之前,燕山左护卫的张玉,也不敢明面上违抗燕王。

北平诸卫的常例春夏操演,说是按常进行,这个按常,不是人们想的按常,而是按照常例春夏操演,但是操演的方式,改的完变了样子。

开平诸卫。

草原上,十几支骑兵队伍,往一个方向开动,汇聚成一支洪流,数千精骑的身后,扬起了滚滚尘土,遮云密布般,势不可挡。

经过开平诸卫将领的商议,去往北平参加演武的,以骑兵为阵,不需要乘坐铁道马车。

密云卫和密云后卫,得到了开平诸卫的通知,乐得如此,他们省力了不少。

“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一名老兵把碗口铳放到地面上,抱怨的说道。

他们从卫所集合,才听说此次要去北平操练。

如果大军正常行军,一般是一日三十里地,除非有别的要求或者因素,才会超过这个变化。

从密云到北平,合计一百五十里左右的路程,也就是要行军五天,往返下来更是高达十天。

旗官安慰道:“现在多练,日后上了战场才不会出意外。”

对旗官的话,军士们不以为然。

大道理谁不会说。

旗官笑道:“这回行军改乘坐铁道马车,和以往是不一样的,你们不要再抱怨,要是被上面的人听到,我可保不了你们。”

旗官虽然带了个官字,在乡亲们面前,还真摆不起谱来,否则会被戳脊梁骨的。

而且旗官还要靠乡亲们为他卖命,在战场上保他的命呢。

“怕个甚逑,好端端的在卫所操练,突然要改去北平,还不让我们说。”

无论上面的说的多么好,总之在士兵们看来,他们无缘无故要走好几日的路,辛苦的可是他们。

“听说是小王爷的主意,小王爷对我们还是不错的,看在小王爷的面子上,大家就算了吧。”有消息灵通的人插话道。

总之。

各卫士兵对新的变化,特别是要让他们更辛苦,总体上抱着抗拒的态度。

虽然不敢反抗,可士气有很大的波动。

驻守密云要地的石匣营,在丘福的率领下,第一个在密云铁道站登上了铁道马车。

六马的铁道马车,有三列车厢。

平地上。

一匹驮马在普通道路上,长途运输载重量为两三百斤,在土路上拉运货车的载重量,为千余斤。

那么通过铁道运输的方式,一匹马的长途运输载重量,可以达到八吨。

六匹马虽然不至于四十八吨,但载重量也远远超过了三十吨。

三千人,加上盔甲武器装备旗帜等军备物资,总共用了九辆六马铁道马车。

站台上。

九辆铁道马车,每辆铁道马车三个车厢,车厢中撤掉了桌椅,车厢两边是开放式的。

不光保留了军士们在车厢内的视线,也能让军士们可以做到快上快下。

每节车厢乘坐一百一十二人,正好一个百户队。

车厢上悬挂了旗帜,车厢上也刷了油漆,标明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

每个百户队,在抵达站台时,领取了各队对应的车厢号,只需要登上相应号码的车厢即可。

人们在百户的带领下,好奇的爬上车厢,伸着脖子向外看去,多数人是第一次乘坐铁道马车。

“六匹马就能拉我们这么多人?”

“拉不动的呀。”

“应该拉得动吧,这可是跑在铁上啊,而且要是拉不动,岂不是闹出天大的笑话。”

士兵们交头接耳,好奇的打量这新玩意。

各百户向千户上报,各千户向丘福上报,等确认完毕后,丘福带着剩余的人登上了铁道马车。

几名站台的旗手打起了旗帜。

竹哨声响起。

“叮铃铃。”

“叮铃铃。”

……

然后是铃铛声,最后是敲击铜锣的声音,整个站台都是各种器具发出的声音。

“卡擦,卡擦。”

“卡擦……卡擦”

最前面的铁道马车动了起来,三名车夫,两名学徒,分别在车头,车厢衔接出,车尾工作。

铁道马车的速度越来越快,铁轮和铁轨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大,两旁的景物开始了倒退。

“真动起来了。”

“好凉快呀。”

跑动起来的风从两旁灌入车厢中,让刚才还觉得拥挤的士兵们,毛孔舒爽了起来。

“嘿,以后都这么行军,可不用在吃苦了。”有老军户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赶路是真辛苦。

听说要行军到北平,卫所的士兵们怨声载道,认为上面的人不体量下面的劳苦。

“不得了,不得了。”

“以后要变了。”

石匣营从密云站早上出发,傍晚抵达,在站台上整理好队列,然后往已经准备好的兵营行军。

许多人都感觉到了铁道的威力。

行军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士兵的体力和士气等,都得到了保留。

从密云到北平,只用了一个白天,然后大军下车后既能投入战斗,这个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这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新的时代啊,正如宋朝改造了火器,间接改变了战争模式的里程碑。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封杀十年,假千金上岸整顿娱乐圈

江色月夜

权途新贵

东风化语

盛唐剑圣

无言不信

快穿:女配退散,白月光她复活了

晨时风夜时雨

我在副本捡垃圾

东荼

柯南里的不柯学侦探

霞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