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的秋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五十二章 以刀治国,帝道大圣,榕树下的秋哥,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庆典之后,繁荣的南宋国的皇宫之中也并不平静,老臣们纷纷上书弹劾王莽认为他不知礼数、大逆不道应该严惩以儆效尤;而一些年轻官员和士子则持相反意见认为王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应该加以重用。
当然,所谓的国士之言也只能以暂无定论而延后。
皇帝坐在御书房中听着外面的争吵声心中却是烦闷不已,他知道无论自己做出什么决定都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而这个少年王莽也注定会成为南宋国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至于怎么处理,皇帝还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王莽当众作诗,所引起的轰动自然是成了名人,已不是一个民间小子,处理不当朝政或是民间都会有一场波澜起伏。
而此时的王莽,却已经回湖边的小山村之中。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诗作已经在南宋国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更不知道皇宫之中正在因为他的事情而争吵不休。依然是过着往日一般悠闲的日子,该上学堂就去学堂。只是学堂少了一个夫子,据说是年老回乡休养去了。
七郡主和李家小姐看着面前这个在庆典上霸气侧漏的少年,如同无事人一般,神色淡然的少年,心中都是感慨万分。
李家小姐虽然因为家里在看到王莽的举动后,已经劝她莫要太过亲近,但少女的芳心岂能又因为家里的反对而淡然。不管是不是家里因为经商的有原因看走了眼,还是别的,每日学堂的相处,让她明白这个少年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当着国主,群臣百官,无数文坛大豪,他的诗作、他的言辞、他的气度,都显示出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少年。
“王莽,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七郡主有一日忍不住问道。
王莽微微一笑,说道:“郡主,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普通的少年能写出那样的诗作?”七郡主显然并不相信王莽的说法,“你的诗中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期望,这可不是一个普通少年能写出来的。”
王莽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这都是夫子们教导得好,看的角度不一样罢了。”
日子似乎并没有因为王莽的豪情创作改变,但是金龙三人却知道此时的南宋国皇城里面的争论有多么激烈。都在暗中猜测这个王莽会不会就是那个王莽,新蓝星的进化到现在都还没有让他们看到与王莽类似的人。只是在这个王莽身上似乎看到了当年蓝星当中被宋平存拎出来的那个痴迷书法的青年。
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看王莽会不会有突然崛起或者醒悟的一天,甚至是突然就万众瞩目的时刻,而这种时刻显然现在的南宋国是做不到的,太平和了,平和得比当年的帝星还平和。
直到有一天,一个七郡主的侍卫急匆匆来从私塾学堂外进来,先是向七郡主行礼,再向夫子致意后说道:“郡主,皇宫来人了,说是皇帝陛下要召见王莽。”
学堂内顿时鸦雀无声,七郡主和王莽都是一愣,不知道皇帝这个时候召见王莽所谓何事。七郡主看着王莽,眼中闪过一丝担忧的神色,这个少年当日庆典上虽然礼数周全,但那毕竟是万人空巷的广场上,这进宫可不必平日,一般人见到那个气势就已经焉了。
然而王莽却是神色如常,他向七郡主微微一笑,说道:“郡主不用担心,国主之尊,礼贤下士,用的是请。”
说完他转身想夫子行礼之后,跟着侍卫走出了学堂。七郡主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心中却是忐忑不安,连忙也告假跟着去了。
皇宫之中皇帝坐在御书房内看着面前这个少年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知道自己这次召见王莽并不是出于什么好的目的,而是想要试探一下这个少年的底线和态度。
“王莽你可知罪?”皇帝突然冷声问道。
王莽微微一愣然后躬身说道:“陛下何出此言?草民素无言他人是非之时,若有罪,陛下请的是罪人?”
“你无罪?”皇帝冷笑一声“你在庆典之上写出那样的诗作,分明就是在讽刺朝廷藐视皇权!你还敢说无罪?”
王莽心中一凛,他知道皇帝这是在故意找茬想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然而他并不惧怕,他抬起头直视着皇帝的眼睛说道:“陛下明察,草民并无此意。国主请书,若是有最。那么国主首当一个蛊惑之名,言国之根本,不求高山仰止,但实属无不敬之意。”
皇帝看着王莽的眼睛突然发现这个少年的眼神之中并没有任何的惧怕和退缩,反而有一种坚定和坦然。甚至还给自己安了一个罪名,也是够大胆的,他心中一动,既然胆大,那朕就让你尝一尝胆大的结果。若真有治国之才,再行提拔。若是空口小儿,那就自生自灭了。
皇帝问话,本轮不到臣子发言。但王莽说完,皇帝沉默,就有老臣站了出来,指着王莽说道:“陛下,此子狡辩!不单借诗讽刺朝廷!居然妄言君意,实乃大逆不道,请陛下严惩!”
“老头,你是真傻还是老糊涂了?”王莽却是不等皇帝开口,同样指着这个老臣说道:“君侧有善言者,君心善听;君侧有善辨者,君心善解;君侧有诡者,君心莫测。一口一个大逆不道,你是君还是臣?”
“你......”老臣被说的哑口无言。无论哪一条他都靠不上,更不敢靠。因为此等话也只能是皇帝不在的时候言论一二,谁敢在皇帝面前言君前该有什么人。
皇帝看着少年舌压老臣,并非是真的才比老臣高,而是敢言,而老臣顾虑太多,有很多话不敢说。如果自己不幸也走进王莽所言之中,那就是昏君一个了。因为他并没有对王莽的话进行追究,而是开口到:“既然你言君之道,你若为君,天下看如何?”
“陛下!”大臣们一个个吓傻了,齐刷刷的全跪下了。
皇帝却抬手阻止他们继续,眼睛看着王莽。
后面跪着的一大群大臣个个此时都是面如冰霜,王莽胆敢答,那就真的是大逆不道。
可是大逆不道的王莽就真的开口回答了,“为君者,为天下计,当以‘和’为上。和民心、和万物、和未来,有前瞻之眼光,有断后之决心。背一世骂名,造千秋万代之伟业!”
“大胆,简直忤逆!”群臣皆是倒吸凉气,有忍不住的已经开口直喷王莽了。这已经不只是假若为“君”了,这是真把自己当“君”了。
然而皇帝却没有立刻发怒,他深深地看了王莽一眼,然后挥手让群臣安静下来。他心中清楚,这个少年的话虽然大胆,但却并非没有道理。为君者,确实需要为天下计,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而这个少年,似乎就有这样的眼光和决心。
“你所说的‘和’是何意?”皇帝沉声问道。
王莽微微一笑,解释道:“‘和’并非只是和平之意,更是和谐、和睦、和顺。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衰,万物生长依赖天地和合,未来发展需顺应时势变化。君主应以‘和’为准则,治理国家,安抚民心,顺应自然,开创盛世。”
皇帝听后沉默良久,然后缓缓说道:“你的见解倒是独特,只是不知你心中是如何来实现这个‘和’字?”
王莽自信地说道:“刀悬于心,以刀治国。”
此刻,已经有大臣冲动要上前杀死这个狂妄的王莽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都敢说!
什么是刀?刀乃器中王者!王莽这是要以器中王者睥睨天下的气势来打造一个国度,将已经和平的王者国度带入战乱。
皇帝听后也是眉头紧皱,王莽所说的这八个字与他在庆典上所书的诗作,似乎完全一致。
然而王莽的话还不止于此,接着说道:“刀锋向内,治国之乱,刀锋向外,治邦之安!”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进来禀报:“陛下,七郡主求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