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可以得罪宋人,没必要惹怒蒙军
明镜要高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5章 可以得罪宋人,没必要惹怒蒙军,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明镜要高悬,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25章 可以得罪宋人,没必要惹怒蒙军
宋军进来之后,明显感觉到当地人并不是很欢迎他们。
这会蒙古强盛,金宋较弱,还是在当地百姓形成普遍的共识。
一直等蒙军走后的第二天,正月初六,大名县终于有个自称当地县尉的官员上门拜见,并主动表示愿意帮助宋军,还说县令生病了,所以没能来。
这和蒙军进来时完全不一样,蒙军进来时,大量官员和当地豪绅同时投降,和迎王师差不多。
因为蒙军动不动屠城和掠夺,这些人都害怕。
人性就是如此,宋人以礼仪出名,当地百姓和豪强却更怕凶残的蒙军。
而且在大多数豪强和官员眼中,宋人进来之后也未必留的住,说不定用不了多久蒙军就能打回来。
“你叫什么名字?”这会彭义斌正在面见大名县的县尉。
县尉说自己是本地人,叫杨春,然后又特意说了句,自己是汉人。
“汉人?哈哈哈。”彭义斌不由笑了:“北地还有觉得自己是汉人的吗?”
杨春一愣。
彭义斌又道:“我大军进城,百姓的表情,可不像是欢迎王师北归的样子。”
杨春苦笑。
“不过也怪不得他们。”
“他们全部出生在金国,向来以金人自居,早忘了自己是汉人了。”
大宋丢掉河北等地,已经是上百年前的事。
现在活着的北人,完全都是生于金国,毕竟这会能活百岁的几乎没有。
杨春立刻道:“北地虽然已经离开大宋上百年,但咱们骨子里,还是汉人血脉呐。”言语表情比较讨好。
彭义斌则道:“我要查看当地册簿和人口财帛。”
他刚带兵进城几天,一进来就全力打造工事,运炮上城头,主要就是防备蒙军回击,现在蒙军退了,他终于有空做这些事。
“这——”杨春非常意外,大概他也不觉得宋人能长期占据这里。
“彭将军,经下官和本地士绅们商讨,我大名县愿献五千石粮,一百头猪,两百只羊,五十坛酒,欢迎王师。”
杨春认为,彭将军你拿些好处就算了,早点走吧,别等蒙军打回来,全军覆没就晚了。
前几年山东河北等地都是打来打去,今天蒙军来明天金军来,中间还有义军,各地地主官员都是这么做的,有的军将贪婪,还会要些银钱甚至马匹等物,大伙能满足的都会尽量满足。
当兵的拿了好处,就不要骚扰地方,这是双方的默契。
因为金蒙守将,谁也不能肯定自己一直占据当地。
当然,最近这两年基本是蒙军一直占据,金国势力已经退到卫州以南。
所以此时在大名县大部份官员和地主眼里,宋军肯定是呆不长的。
给点好处打发下军将,希望他们不要搔扰城中。
杨春说完后,也等着彭义斌讨价还价。
这不是他们的底线,彭义斌加钱也好,加马也好,城中都有,当然不会有优质战马,运输马是不少的。
但见彭义斌笑道:“杨县尉这是以为,我大宋军队,在这里呆不长?”
“呃”杨春不好意思开口。
彭义斌忽然脸色一沉:“你回去通知县令,半个时辰后,我要到县衙查看本县全部帐簿。”
“若有缺失-——”彭义斌顿了顿,语气也变的冰冷起来,后面话没说出来,但表情相当凶狠。
嘶,杨春倒吸了口冷气,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宋军会这种态度?还要不要和士大夫共天下了?
伱彭义斌就是地方军头,果然是土匪。
片刻后,杨春匆匆离开彭义斌所住的地方,往县衙去,走近县衙时,只见县衙门口左右各站着两队宋军,墙壁上还贴了什么公告,大量的百姓正在围观。
杨春挤过去一看,先是看到站在边上的宋军,不禁微微有些惊讶。
宋军全身甲胄包裹,肩胸部有部份铁甲,其余全是棉甲(但内部有铁片,他们看不出来),关键甲胄都很新,打造也相当精良,与他以前见过的金军,义军,甚至蒙军相比,眼前的宋军更有气势,更加精锐。
宋军的帽子不怎么协调,因为好像是棉皮的,但杨春知道这是保暖用的,蒙军来攻城时,很多宋军会换成铁头盔,而且他不知道的是,铁头盔里面,在冬天时也会有层棉布保暖。
现在不是战时,很多宋军都换成了棉皮帽,保暖效果很好。
仅看现在宋军的装备,杨春就知道这支宋军投入极大,花费了大量的银粮。
这样的宋军,可不是几千石粮,几十头猪羊能应付的?
要知道大名可不穷。
大名在北宋时是陪都,巅峰期的大名府有一百多万人,现在大名县也是有十几万人,算是比较大的县。
恐怕要出点血了,杨春若有所思。
就在他盯着宋军看时,边上到处都是百姓的声音。
“真的假的,干一天活三十文铜钱或五十文会子。?”
“去试试不就知道了。”
“干一天结一天,应该不会错。”
“只要青壮,只要青壮,老何你就别想了。”
“谁说的?”
“老子识字。”
现场好多百姓不识字,当然也有县衙里的吏役在,有识字正在读,也有过往的读书人帮解说。
杨春定睛看去,宋军在大名城招民工两千,只要青壮,帮忙干工事,每天三十文铜钱或五十文会子,干一天结一天,包正午一顿饭,每天辰时一刻报到。
这会的正午大概是十二点到一点左右,吃的是比较晚,但古代很多人只吃两餐,所以百姓们要去干活,早饭要自己吃饱去。
宋军这公告写的很详细,每天辰时一刻开始干,大概下午四点左右休息回家,只包一顿饭。
边上还有人在讲,宋军在城中贴的到处都是。
三十文铜钱可不少,即便是宋军的会子,现在也比较值钱,毕竟赵与芮上台后,发行的会子越来越少,市面上越来越值钱。
现场很多人看完转身就去报名了,杨春摇摇头,宋军这么舍得花钱,那区区五千石粮怕更没效果。
等他进入县衙,县令李惇已经在里面等他,室中还有大量的当地士绅豪强。
李惇根本没生病,只是不想去见彭义斌,他怕自己去了之后,将来蒙军打回来,会找他算帐。
昨天蒙军十万大军围城,把李惇吓了一跳,还以为当天蒙军就能攻进来,不过后来蒙军不知为何走了,李惇心想,蒙军还是会来的,自己先不要做出头鸟。
因为蒙军不讲理,而宋人是要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可以得罪宋人,没必要惹怒蒙军。
杨春把见面的事和李惇他们说了下。
现场立刻炸锅了。
“彭义斌胃口这么大,直接要看册簿是几个意思?”
“他都没有讨价还价?”
“他不开价,比讨价还价还可恶。”
“明显胃口很大。”
“宋军还在外面招人做工事,我看这钱,怕是想让咱们出。”
当地官绅们都在大骂彭义斌贪婪。
确实,彭义斌面对他们的开价,连还价都没有,这比讲价麻烦多了。
这会四周有些吵闹,众人都在猜彭义斌要什么?他堂堂一个武将,看什么县中册簿,你是打算长驻大名?问过蒙古人了吗?
大伙主要怕一件事,就是蒙军再来的时候,宋军抵抗激烈,一旦破城,蒙军发起疯来,会屠城的,到时大伙就要陪宋人一起完蛋。
所以大伙普遍希望宋人赶紧拿了财物赶紧走,千万不能驻扎大名。
“他半个时辰就来。”杨春这时道。
“哼”李惇冷哼,心想到时我直接躺床上去,看他拿我怎么办?
“来人,给本官煎副药。”李惇这时回头大声道。
“李知县,煎什么药?”属下不解。
“你管什么药,反正随便煎几副。”李惇怒道:“等那彭义斌来了,送我床边去。”
属下赶紧转身离开。
杨春知道李惇要装病了,心想到时彭义斌也拿李惇没办法,怕是要我出头。
“李知县,彭义斌来了之后要看册簿怎么办?”他苦笑着问。
“你说没有,被蒙军一把火烧了。”
现场有人提议搬到县衙外面,对面不远有个地主的商铺。
但古代的一个县的册簿挺多的,半个时辰怕是不够,而且外面有宋军。
李惇表态不怕,说一个武将粗汉懂什么,他要是真的一间间屋搜,到时再承认也行。
反正李惇打算先忽悠彭义斌,逼他退出大名县,要忽悠不了,再承认,他是肯定的认为,宋要要与士大夫共天下,不会动他这个地方官员。
毕竟以前北宋和金国开仗时,也有县府降来降去,金人会不讲理,宋人肯定是讲理的,也不会追究的。
这时杨春提到外面的公告,问,宋军让百姓干什么?
有人道,他故意派了家中佃户去,好像是帮忙挖土,然后装麻袋里,接着又送到城头。
又道宋军自己带了很多麻袋,又在城中收购麻袋。
“这么简单?”杨春有些奇怪,宋军要这么多麻袋干什么。
“大冬天的,地可不好挖,根本挖不动,不简单。”有人摇头道。
此时有人提议送些漂亮的小娘子和银钱给彭义斌试试。
也有人提议再加价,加些粮和猪羊。
现场十几个人正在商议对策,突然外面有个衙役急冲冲跑进来:“李知县,李知县——来了来了,宋军来了-——”
现场一片哗然,大伙看向杨春。
杨春也是不敢相信,不是说半个时辰的吗?
这才两刻钟吧?
他离开彭义斌也不过两刻钟左右,进县衙不到五分钟。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哗哗哗,外面大股披甲执锐的宋军冲了进来。
李惇被堵在房里,又惊又怒,他的药还没煎好呢。
宋军进来好多人,陆续有人往深处去。
李惇急了,再往北是后房私地,女眷所在,你们宋人还讲礼仪不?
“岂有此理。”李惇气急败坏冲出去。
大伙跟着他一起到了院子。
<div class="contentadv"> 迎面就看到院外彭义斌带着朱荣、许俨、全礼等将也同时走进来。
“彭将军来了。”杨春赶紧迎上,同时意示李惇。
李惇知道这人是彭义斌,强忍着怒气先拜见了彭义斌,接着问他,为何让宋军到后院去?
彭义斌没回答,反问:“不是说李知县病重在床吗?”
李惇也不怕,淡定的道:“本官身体刚刚好了些,正准备召集全县官绅,去拜见彭将军。”
“县中册簿可在?”彭义斌又问。
“蒙古人走时一把火烧了。”李惇几乎没有犹豫。
“李知县没开玩笑?”彭义斌笑问。
“。。”李惇愣了下。
“希望李知县不是开本侯的玩笑,不然,本侯可是要砍李知县的头的。”
众人这才知道,彭义斌还有侯爵,这不是开玩笑嘛,原本山东一个泥腿子,现在摇身一变,成宋廷的王侯了?
宋廷真是无人可用,这种人也能当侯?现场所有官绅们齐齐鄙视了一下彭义斌和大宋。
只有杨春发现彭义斌说砍头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但这笑容,一点不好笑,而且非常残忍。
他扭头看看李惇,想用眼色提醒下李惇,但李惇根本不在意,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清彭义斌的话,或者以为彭义斌和他一样,在胡说八道。
接下来彭义斌好像无所事事似的,随意站在原地和院子里的人聊天,并让杨春一个个介绍下。
大伙也只能打起精神应付彭义斌。
现场基本都是大名县最有权势和最有钱的,很多人还是当地豪强。
豪强在两宋是什么意思?
早先有部份都是义军,有部份是地主私人武装,大部份都是泥腿子出身,因为乱世愿意拼命才出人头地。
像蒙古的汉人万户,很多都是当地豪强。
豪强们都有自己的兵马,有些做大的豪强要么投降了蒙古,要么跟着金国,大部份都干到了万户,像蒙古的刘黑马,金国的武仙都是。
还有的兵少就会留在各县府,谁来跟着谁混,有时侯也会随军出征。
彭义斌笑眯眯的一个个认识了下,反正在场的基本就是代表着大名县最有钱,粮田最多,商铺房产最多的一批人了。
这也是各地地主豪强们常走的套路,每当有新势力进本地,就会聚一起考虑对策,是真心附从,还是随意应酬。
众人在院子里随意的聊着天,期间李惇提意外面较冷进屋子,但彭义斌没理,大伙只好继续在外面吹着冷风。
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从东面有波宋军过来,每个人还捧着东西。
李惇扭头一看脸色就变了。
哗啦啦,一大堆册簿被扔在走廊里。
有宋军上报,找到仓库和册簿了。
接着从后面拎出一个瘦瘦的中年男子。
那男子一脸苦笑,表情惊恐。
“嘶”李惇又惊又怒,这是县衙典押(典吏)周仲友。
周仲友左脸上红肿肿的比较明显,像是被人抽了几巴掌,正可怜巴巴看着李惇,好像在说,老爷,我是被打的,不要怪我。
“济南侯这是何意?”李惇指着周仲友道,为何打我们的典押。
“周典押深明大义,带咱们找到了册簿,李惇,你在耍弄本侯吗?”彭义斌冷冷看着他。
李惇面不改色:“或许是本官弄错了,蒙古人走时,说要烧了册簿,可能走的太急,本官向济南侯认错。”
“特娘的。”彭义斌装斯文早受不了,直接破口大骂:“你当老子好糊弄是吧,来人,把李惇一家全砍了,拖到县衙外面砍。”
“嘶。”现场所有人惊恐失色。
“啥?”李惇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没等他反应过来,四周一涌而上几个军士,直接把他往外拖。
这下李惇才知道彭义斌不是开玩笑,也没打算和士大夫共天下。
“济南侯,济南侯饶命,饶命啊——”李惇瞬息鬼哭狼嚎,但宋军根本不管,一路拖到外面,很快就听不到声音。
刚刚还有些喧闹的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了很多。
所有官绅都是脸色发白,一脸不可思议。
彭义斌这时转身看向杨春:“从现在起,你就是大名县的知县,等朝廷正式公文到了,会给你该有的待遇。”
“啊”杨春啊了声,他不怎么想当宋朝的官啊,但没办法,现在也不敢说不,只能强笑,多谢济南侯。
“来人,查抄李惇家中财产,分一半给周典押,不,给周县尉。”彭义斌走到周仲友面前,伸手拍拍他肩膀:“周县尉,你现在就是我大宋的正式官员了。”
“除了李惇家中一半财产,朝廷会另外还有重赏,对于支持朝廷,为朝廷做事的人,陛下一定会重赏。”
周仲友哭笑不得,心想我也没做啥啊,是你们逼我的,不过他知道彭义斌故意如此,只能陪着笑点头。
彭义斌上来就砍了李惇全家,着实把现场的官绅们吓了一跳。
接着彭义斌让全礼带着杨春和周仲友一起点验大名县册簿,统计全县粮田房产最多之人。
然后转身问杨春:“现场这些人,可有平时做善举,为百姓的人?”
杨春愣了下,看看现场不知如何回答。
“即然没有,那就全部查抄。”
这会各地的豪强地主,基本杀一百个不会错一个,难得有做好人。
好人是发不了财的。
而且彭义斌也不是杀他们,就是全部查抄家产和田地,每户留一百贯钱,少量粮食,让他们去蒙军控制地,比如去西面和彰德,北面的顺德都可以,你们比较欢迎蒙军是吧,那就去蒙军地盘。
说完之后转身而去。
现场顿时炸了锅,没想到宋军这么狠,而且比蒙军还不讲理。
刚刚还与他们谈笑风生的彭义斌转头就把他们所有人控制在县衙,然后派人按个查抄。
大名县里顿时鸡飞狗跳,很多地主的粮仓都被查抄出来。
宋军是非常阴险,每到一户,先查抄所有能找到的。
等找完所有财富,粮田之后,还有些地主会隐藏着粮仓和银钱,这时,就要求他们自己家里的亲人也好,亲戚也好,管家仆人也好,这些人来举报,谁第一个举报,可分到查抄的一半。
有些可能只有地主自己知道,地主们也不愿意说,没关系,反正地主家全家被驱逐出大名,自己去蒙古人控制地。
宋军后面再慢慢找。
宋军像土匪似的在大名一番查抄,最后驱逐走了几百户大名县有钱有地的官绅们。
半个月的时间,先后抄没粮食二十多万石,银钱财物房产等合计上千万贯,粮田更是几十万亩。
这会正是秋收之后,很多地主藏有大量粮食,现在全便宜了宋军。
接着宋军开始把这些没收的粮田,分给大名百姓。
这招打土豪分田地,不管在什么时候,都相当有用。
宋军分田也是有套路的,先分给原本各地主豪强的佃户们。
佃户是很多地主豪强的军队来源,他们本来就是无田或少田之人,因贫困而高价租地主豪强们的田,现在宋军先分田,每家每户十亩起,一下子拉拢了他们的心。
而且宋军田租也低,只要两成,再加两成税,等于是四成。
原本他们田租就在五成甚至五成以上,还要另外交税,并且田还不是自己的。
现在宋军答应他们,耕种交税十年之后,田归他们私有,即十年后,不用交田租了,只需交税。
如果家中有青壮愿意当兵(还要被宋军选中),则直接不要田租。
如果家中有青壮经常参与朝廷征发民夫,帮朝廷做事,每年做足四个月,则免去田租。
这些政策出来,大名县刚刚失去主家的佃户们,纷纷投入宋军怀抱,无人会再想念以前的主家。
彭义斌再次征发民夫帮忙做工事时,城中报名百姓越来越多。
分完佃户们,彭义斌手中还有不少田,则分给大名县田少的百姓。
比如每家人均不足两亩以下的,然后是五亩以下的,尽力保障大名县每家每户都有五亩以上的田。
这批人被新分到的田,交税两成,原本自己持有的田,三年免税。
另外城中原本有田的百姓,三年免税。
赵与芮的政策一条接一条,全部是拉拢人心,宋军才进城半个月不到,一套政策下来,几乎立刻赢的全城百姓的支持和赞颂。
赵与芮在这边原本就没有税收,现在他直接免税三年,百姓们得到实惠,他并没受到损失。
而他查抄了几十万亩田,分给百姓之后,手中还余下近十万亩。
可以陆续分给驻地军官,兵士和官员们。
彭义斌带兵进城时,大名县的百姓们十分漠然,很多人看他们,还如同看着仇敌。
但等彭义斌把地主豪强和粮田较多的一批驱逐出大名后,再一套政策下来,立刻赢得全城大部份百姓的支持。
当然,此时城中还有不少商人和读书人,他们很多算是中产阶级,粮田可能不是很多,但有商铺和家产,他们对宋人的政策并不是很满意。
宋人的政策全都是针对普通百姓,让普通百姓得到实惠,而他们受益比较小。
很多人以前都不用交税,宋人的三年免税反而不是好事,代表着三年后,他们要交税。
好在赵与芮马上第二波政策上台。
先是军队和地方官府和当地各商铺商谈采购事宜。
驻军每年消耗油、菜,肉,布、铁料等各物,以后改为当地采购,与各商家签定合约,以略低于市场价购买。
朝廷以后只给当地驻军提供军饷和军粮和军备,其余物资尽量当地采购。
这可是笔大生意,而且涉及很多商行,合约还规定,朝廷每年会抽查所购物资和价格,若物资质量好,价格正常,可能把商行列入优先合作范围,有机会获得更大的采购单。
这样大名城的各商行们就会展开竞争,同时把他们的利益和朝廷绑在一起。
对于读书人,赵与芮在大名县筹建学校,招募读书人来教书。
朝廷是不给工资的,但从查抄的房产,商铺和粮田中给些读书人。
比如有的读书人田少的,可以拿五亩田,当十年工资,你认真教书,这五亩田就给你,你不认真教书,五亩田可以收回来。
别人建学校得花钱,赵与芮在新占的地方建学校都不需要花钱。
抢来的钱粮就能支持他干下去,反正每一亩田,折两年工资,一幢房产是折多少年工资,一间商铺又是折多少年工资,这样读书人是纷纷报名,强烈要求帮忙教书。
几套政策下来之后,大名全县上下与宋军利益绑在一起,宋廷也彻底巩固了对大名的统治。
这会别说蒙军打回来,就是宋军撤出去,让给蒙古人,大名城上下十几万百姓也不答应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