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七十一章 搁置不攻,权宋天下,老大河,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忽必烈沉默不语,不过神色之中,明显已经舒缓了许多。
“至于宋人,影响更是微乎其微,甚至末将以为,宋国人根本不会关心这些事。”史天泽说道。
“噢,何以见得?”忽必烈突然来了兴趣。
史天泽眼神突然锐利如鹰般的扫视了帐内一眼,而后说道:“末将听说,有宋将准备归降大汗……”
忽必烈微微一怔,随即恍然,而后环视一圈,冷然说道:“此事,不得再议!”
这是忽必烈刚收到的消息,全军知道的人,不超过三个。其中,包括史天泽。
宋国贾似道掌权之后,开始在军中推行“打算法”,查核各地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
在忽必烈看来,宋国将领的贪渎,实在是一件极为正常之事。因此人觉得,贾似道很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弥补宋国在刚刚结束的这场大阵中,严重的财政亏空。
查出军方的贪渎,不仅不用给予巨额赏赐,还能以查抄的名义得到收益。一进一出,相差巨大。
贾似道的“推算法”,在宋国军中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多名前线将领被牵扯其中,包括赵葵、史岩之、杜庶、高达等将领因此被罢官,曹世雄、向世璧据说因此而死。
就连在钓鱼城一战中,立下奇功的王坚,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诏回临安。
但是,在赵昀的强力支持下,无人能撼动声势正隆的贾似道。
宋国军中,人人自危。
这期中,就包括泸州的刘整。
刘整此人,出身北兵,凭着战功一路攀升。鄂州之战中,又立下大功,由此升任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成为四川制置司属下,四大主力将领之一。
但是,北兵出身的刘整,本来就与宋国诸将不合。此次又因为军功的分配,与四川、京湖诸将吵得不可开交,由此而受到四川制置使俞兴与策应大使吕文德的排挤。激愤之下,生出异心,并已经秘密派人与成都路军马经略使刘黑马联络。
而根据忽必烈的判断,应当是刘整贪渎数量不小,朝中又无人为其掩饰,只好一溜了事。
不管如何,刘整如果可以降附,
他便会成为第一个投降忽必烈的宋将。这意义,远比一洲一府或是一将一军更加重要。
有了一个,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
忽必烈沉吟许久,心下觉得史天泽所说,确实颇有道理。
哪怕蒙哥真的是死于自己手中,对此在乎的也不过是一些目前左右不了大局的蒙古人,中原的汉人不在会乎,南方的宋人也一样不会在乎。
相对于蒙古人来说,宋人才是未来真正的目标!
忽必烈看着史天泽的眼神中,已经多了些许的赞赏之意。
众人有些疑惑地看着史天泽,心里多少都有些震惊,但是没人敢开口询问。
只有依然低着头的窦默,眼珠子在不停地闪动。
“如何收复和林,诸位有何想法?”忽必烈开口问道。
“禾忽黄毛小儿,末将愿领兵,尽杀其兵,重夺和林!”霸突鲁率先请战。
“末将愿领兵,切断禾忽与多泉子之间的联络,以协助霸突鲁将军。”董文炳应声附和。
“可另派一支兵,自开平城直接北上多泉子,令其首尾不得兼顾。”
“不妥,高州的也速不花已经公然宣称支持禾忽,从高州西侧北上,必须防备也速不花突然出兵袭击我军后路。”
看到忽必烈的脸色已经缓和如常,帐内诸人开始纷纷出言,或是请战或是献策。
然而,忽必烈的心里,却又是一沉。
自己自和林南撤,之所以迟迟未曾回师开平城,其实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开平城,如今已经不安全了!
先不说高天锡一家被人在开平城公然刺杀,以及一夜之间出现了数万份檄文之事。单就也速不花立场的转变,自己回到开平城后,势必寝食难安。
开平城离高州,不过五百里。即使中间隔着一座山,但大军也只需三五天便可轻松攻至开平城。
当年在开平建城,目的是为了盯紧可能自高州西出的东真军。如今看来,有所失策,开平城四周,缺少天险阻蔽,着实是易攻难守之地!
看着一直低垂着脑袋的窦默,忽必烈突然问道:“汉卿,你觉得如何?”
窦默身子微
微一抖,脱口说道:“老臣不擅军阵之事,大汗何不询问史将军。”
所有人的目光,又投向了史天泽。
史天泽有些不解地看着窦默,自己向大汗提了建议,耶律铸相位必然不保,不出意料的话左丞之位当属窦默,可是他似乎不太领情?
忽必烈鼻子中又是一声轻哼,转眼看向史天泽。
“末将以为,对于漠北,大汗不妨先行搁置不攻。”
众人又是一惊。
不打和林,那大伙儿这近一年来的辛苦,为了啥?
而且,不灭了那个自称蒙古大汗的禾忽,自家的大汗又如何能够成为天下唯一的蒙古国大兀鲁思的汗王?
“说下去!”忽必烈脸上,平静无波。
“当年和林事变时,忽察、脑忽兄弟暴毙,禾忽逃离,使窝阔台的封地落到了合失之手,再传至其子海都。此子,虽然得位不正,却素有大志。他既不愿依靠大汗,也不愿投附阿里不哥,现在更不可能曲从于禾忽之下。
而禾忽作为贵由唯一嫡孙,在某个程度上,比海都更有理由承继叶密立封地。
因此,末将以为,只要大汗不主动攻打和林,海都与禾忽之间,必有一战,而且不死不休!”
忽必烈不由地点了点头,心里大为惊讶。他之前竟然根本没有发现到,史天泽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可圈可点,对于局势的判断竟然还能有如此独到之处。
和林对于蒙古人,尤其是禾忽与海都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对于自己而言,犹如鸡肋。
哪怕再次拿下和林,自己依然不可能将其当作未来的国都。离中原太远,不便于经营,而且和林居住人口一多,会给漠南中原带来永无止境的供给压力。
完全得不偿失。
放弃和林,便可集中兵力,先把中原的隐患清楚再说。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