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二章 冰上奇袭(2),权宋天下,老大河,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丁武细细看了手中的纸片,脸露欣喜之色,说道:“大公子同意了我们的计划,明天凌晨三点,行动!”
“好!”
“太好了!”
几个人都压低着声音,兴奋地说道。
“也该咱们这个特别行动组表演了!”
特别行动组,这是唯一一支真正属于丁武直管的作战部队。
这是一支倾注了赵权无数期望的部队,也是南京府用无数钱财堆积而出的部队。
最艰苦的训练、最好的待遇、最优质的兵器。
每一个人都是东真军中最绝对的精锐。
刚成军时,赵权是想把这支部队交给李勇诚负责,但李勇诚嘴巴功夫可以,想要掌管这样的军队实在力有不逮。直到丁武来之后,才开始在他手里慢慢地打造这支队伍。
过程很艰难。
一万多的东真兵,首轮挑选入队的不到千人。
两年之后,因训练而死亡、受伤退出的人员竟然达到九成。其伤亡率远远超过东真军的任何一次战争。
在诸多的质疑中,赵权罕见地以无比坚决的态度继续支持这支部队的打造。
直到吸纳了一些太行山投诚的士卒之后,这支队伍才终于勉勉强强到了百人之数,算是成军了。
明凌晨,将是这支特别行动组的第一战!
架在煤炉上的铁锅,冒出一股香。
王显端着一个钢质餐具,皱着眉头问道:“又是马?”
他倒不是讨厌吃马,只是在太行山多年的艰苦生活,让他对每一匹马都无比珍惜。在他看来,再劣质的马也是宝贝,如何可以这样的暴殄珍物!
“放心啦!”丁武凑过来说道:“这马,是南京府专门培植出来的马,上不得战场,除了可以用来驮物,就只能拿来吃了。
这马就算不拿来当军粮,也不能养下去,太亏了!”
这点王显倒是很清楚,当他随着丁武从井陉来到南京府后,第一件事便是为太行山的那些家眷寻找安之地。也曾为此去过海参崴,当时看到数千匹这种马时,便感到无比的惊讶。
却没想到带着这种马出征,竟然可以让军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粮草供应的依赖。
马本就可以携带不少粮草,然后它自己还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小粮仓。
星光渐弱,斜月似钩。
北风扫过坚硬的冰面,留下一整片瑟瑟的寒意。
土包之上,隐隐约约闪出一点光线,三明三暗之后,便无动静。
而后,距此不远的几个土包上,也相继闪出三明三暗的灯火。
丁武亲自逐一地检查了每个人上的衣着。
在这种天气中行动,首先要保证的是不要被冻伤。
赵权从和林带来的棉花,在南京府的移植相当成功。而棉花生产出来的棉布,也首先供应于这支特别行动组。
白色头棉帽、棉围脖、棉手、棉大衣以及白色的棉披风,将每个人裹成一团白色的棉球。
脚上穿的,则是一双的牛皮靴子。每只的靴子底下,牢牢地钉着一把宽不及指,长约一尺的铁制刀刃。
这是南京府专为这支部队打造的速滑冰刀。
穿好冰刀靴的丁武,微屈双膝,两脚内八状稳稳地将自己定在冰面之上。
“都有了?”
“是!”
“出发!”
丁武右脚抬起,脚尖向后一蹬,左脚向前轻轻一滑,整个人便如一只轻捷的大雁贴着冰面,向前飞行而去。
跟在丁武后的王显脚稍一用劲,整个人却突然往边上歪倒,他一只手便慌张的想要撑下地去。
侧边一个轻轻滑过,支起他的手臂,后又有一人托着他的后臂,向前轻轻一送。王显终于顺势滑了出去,他也不再回头,只是向后送去一根竖起的大拇指,继续紧跟丁武而去。
这支百人队中,王显与其他两个太行山来的人入队最晚,但一些单兵对战的考核表现却极为出色。
只是毕竟长期在中原呆着,包括骑马、水战以及玩冰这些项目,还是远远不如训练时间更长的其他人。
不过王显有信心,再给自己一些时间,绝对可以在这支小队中脱颖而出。
这支小队开始在冰面上蜿蜒。
不久,又有四支小队在冰面上出现,各自寻着方向,往湖岸滑行而去,快愈奔马。
湖岸之上,塔察军营寨之内的隐隐的火光,准确无误地指引着他们前行的方向。
须臾之间,丁武便领着他这一支小队靠在了岸边。
留下一人留在湖中,其余人上岸,脱下冰刀靴子,从背包中另外拿出一双轻薄鹿皮靴换上。
这些人各自掏出兵器,背上插着兵铲。五人长弓、五人短弩、三人左盾右刀,还有几个人手上拿的,却是南京府新开发出来的连弩。
这些连弩,源于赵权等人当年在淮南战场上搜罗而来的筒木弩。
宋国制造的筒木弩,是赵权在这个世上见到的唯一一种可以连发的弩弓,但是粗糙的制作工艺严重影响其击的效率与精确度。
改造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将弩具换成全钢结构,其次是按南京府的度量衡标准,对于每一个构件的尺寸标准都做到精确无误。
再就是在装着矢箭的匣盒处,安上一些磁石,利用磁石对箭只的吸附力,来解决筒木弩只能平的问题。七八中文天才7878o
赵权将改造之后的这种弩箭命名为“东真连弩”。
这也是东真连弩第一次被投入在战场上使用。
东边隐隐传来一些动静,丁武趴在地上听了会。
按约定,这个时候东真主力应该已经开始进入对塔察儿中军营寨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雄浑而悠远的牛角号声吹响。
塔察儿营寨之内,也传出了调兵遣将的呼喝声。
然而,所有的行动都在营寨的东面。在靠近湖边的这个后营位置,只有不多的士卒正懒洋洋地缩在避风处,连头都不太愿意探出来。
倒是离营寨不远的一些老弱妇孺,正探头探脑地茫然四处观望。
没有人能够想得到,空无一人、马不能骑的冰面上,会突然出现这样的一支东真军。
五支队伍,从五个方向迅速扑向中军后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