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宝贝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0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82),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潇宝贝儿,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公道自在人心,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出来的一个理想型社会。
因有道德存在,而感觉社会更加美好,因有道德存在,民族而经久不衰,兴旺发达。社会道德不容忽视,无法替代,这也是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深深印记在心里并传承的一种优良传统。
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
自强就是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努力向上,奋发图强。《周易》从效法自然的立场出发,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人李咸用《送人》诗说得好:“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诚信:
诚信是古人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诚信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进而维护更高层次的社会关系。
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诚实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厚仁:
仁是中国儒家学派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主体。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孔子认为,自上而下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他一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仁爱”的发端,也是政治成功的保障。
“仁爱”的思想,对维系社会秩序,调节人际关系,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贵和:
贵和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崇尚和气、和睦、团结友善的文化精神。“和”的本意是和谐、协调。
《周易》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又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论语》中也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话。可见古人非常重视“和”的作用。
“和”,对于一个人的性格来说就是要心胸开阔,刚柔适中;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就是要和平共处、彼此融洽。古人贵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能与人和谐相处而能提出不同意见,小人容易苟同却不能与人和谐相处。
贵和,一向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重义:
义指道义,即行为是正义的或符合道德规范的。“义”与“仁”的关系至为密切,现在“仁义”二字还并称连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义”就是“仁”的外显,“仁”则是“义”的内隐。
在古代,“义”常常与“利”相对而言。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都是说对利的取舍要以义为准绳。孟子还认为,如果在“生”和“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而取义”。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不能一味地排斥“利”,但要“取之有道”,不能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原则。
好学:
好学就是喜爱学习,就是古人极力赞美的一种品质。孔子就以好学著称,他把“学而时习之”看成是一大乐事,并主张学与思相结合,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之后的儒家都很重视学习的作用,荀子还专门写了《劝学》一文加以论述。
学习,作为人类进化的需要和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在现代社会,更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终生事业。
求新:
求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商汤刻在浴具上的警语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又说:“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徳。”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对后世影响很大。
如道家主张取法自然,儒家强调进德修业,法家更是从社会改革方面倡导变法求新。求新就要与时俱进,就要引领时代潮流。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从科学实验到发明创造,从工作到生活,没有求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
勤俭: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为修身治家治国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在现代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奉公:
奉公就是奉公行事,不徇私情。《尚书》中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武则天制定的《臣轨》中说:“人臣之公者,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
“奉公”是对官吏作风的较高要求,它一方面与“守法”相关联,另一方面与“廉洁”不可分。守法,就是严格自律,不执法犯法;廉洁,就是克制私欲,清白不污。
在现代社会,奉公更多地表现为爱护集体事业,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守法与廉洁乃是奉公的基本要求。
务实: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
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
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与日月同辉!愿我们继续倡导与延续中华传统美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