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慈禧太后,清末恶徒传,蹈仁,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官驿的速度自然不是民间可以相比的,杨旭的信件九天就到了浙江布政使衙门,胡聘之看信后总结自己的观点编练成章本发往京城,像这种封疆大吏的奏本都是先传至宁寿宫,由皇太后审阅御批之后才发至皇帝手里。由于运河早已不通,奏本经过火轮船海运,三天就传到了宁寿宫。
一般历代的皇太后善居慈宁宫,慈宁宫后面是一座大佛堂,适合修身养性,但是慈禧不认为自己到了颐养的时候,便在被乾隆皇帝称为城中之城的宁寿宫居住,宁寿宫仿皇宫三大殿的规制,前有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后面有宁寿宫仿坤宁宫的规制,以前可是储君的居所,皇太后住在这里,其意非常明白了。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皇太后还政,由光绪亲政,到了现在已经光绪二十年了皇太后还是一言九鼎。
一大早内奏事处从乾清门领来一匣子奏本,这都是一等奏本,说明都是督抚大臣一类重臣的奏本,其他的三品到四品称为二等奏本还有下面的几等,稍后由内奏事处的大臣奉到皇帝那里。
内奏事处的管事送到皇极门恭恭敬敬的交给正在等候的李莲英,李莲英把匣子交给身边的小太监,翻看一下管事交上来奏本的目录,都是谁上的奏本,其中不乏各地的八旗都统恭贺福寿的奏安折子,里面还有张之洞的请安折,奏事的只有浙江布政使胡聘之的奏事折。
皇太后不怎么爱睡懒觉,西洋钟五点左右就起了,早膳用些菜粥糕点,一般到了现在这时候该是听诵奏事的时候,李莲英依旧四平八稳的穿门过巷,来往的太监宫女们一个个的躬身请安,“大总管安!”“给大人请安!”“请大人安!”“……”一路上不绝于耳,李莲英特别享受现在的时刻,尤其年前皇太后就透露过些时候给自己再提一提,李莲英的澎湃的激情仿佛再被点燃。大清的开国皇帝明令,太监的品级不能过四品,而现在自己就是四品敬事房大总管,再升的话那肯定就是终大清一朝,前无古人的事情了。
很多的人认为自己太过勤快,像拿奏章这种活计,支使一个小太监就成了,但是李莲英却不那么认为,众所众知,皇太后喜欢弄权,弄权就需要懂天下大事,奏本是唯一与外界交流的桥梁,这个正是搞到第一手资料的好时候,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事先内奏事处的管事会给自己通报,然后一路上可惜琢磨怎么说,可以对老佛爷的胃口。为什么能独得恩宠,这就是关键。
到了宁寿宫门前李莲英把奏折的匣子从太监的手里接过来抱在怀里,轻手轻脚的进了内殿,皇太后正在暖榻上,听宫女念话本,瞥见李莲英进来,招手让宫女别念了,李莲英一脸笑意的说道:“老佛爷的眼神就是好,奴才琢磨着蹑手蹑脚,神佛不知的进来,小妖还是瞒不住老神仙。”
慈禧“呵呵”的笑了两声,暖声说道:“连英啊!这大清早的就逗趣,看来没有什么大事吧?”连英这名字都是慈禧给起的,李莲英本名叫李进喜,因为服侍慈禧梳头梳的好,手劲拿捏的恰到好处,还会说话,慈禧特意赐名——连英。外面的大臣有的对李莲英看不过眼私下底叫他——小篦子,篦子就是梳头的工具,李连英也特意写成李莲英以示侮辱之意,但是李莲英却是不在乎,反而因此在慈禧面前获得忠厚之人的赞扬。而老佛爷这个称号就是李莲英先叫起来的,所以说李莲英也不是凡人。
“老佛爷说笑,而今海内清晏,百姓也是安居乐业,何来大事之说,刚从内奏事处过来,内管事说浙江布政使胡大人上了奏事的折子,怕是有道理要说,另外两江的张总督来了一份请安的折子,还有驻地的都统大人们奏请老佛爷您寿安呢!”
“上个月初,胡萃臣是不是上过折子了?”
李莲英把头垂到老佛爷的三尺的地方,轻声回道:“老佛爷好记性,所以奴才先报上胡大人的折子。”
慈禧用小拇指按了一下额头,“那就念念吧!”
“嗻!”李莲英把匣子放在一旁的矮桌上,翻开后拿起最上面的一封深褐色奏本,翻开后,青亮的念了出来。
“臣胡聘之奏为本问事浙江已过数月,天恩随至,效力伏求,此懿旨皇恩哲恕两省百姓,莫不感恩戴德,浙江偶有小误,难成大害,故海河晏清,百姓思安。
然圣人曰居安思危,吾辈亦不能懈怠,草草数月边疆属地恒生纷乱,英吉利、法兰西在戍边之地,徒生污龊,令我朝难安宁。然则小打小闹,我朝以证佐证,事纠葛数年已是正常。
真大害之事在于东洋之国,平素随以小国自居,然狼心渐起,臣佐事山西时遇一见识广博之人,现已位乡宁知县,臣与之言谈数日,至此仍有书信来往,此人对日本之事分析之深,令臣自叹弗如,此乃国家之大防,臣不敢自专自言,亦奏事与圣。
浙江布政使司衙门奏伏乞圣鉴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三日!”
奏事的具体说明是下面的章函,李莲英递给慈禧,慈禧接过章函细细的研读了起来,无非就是在杨旭的信中有加了不少自己的感悟,粗略的概况中又补充了官派去过日本的学生更加详尽的认知。基本上从经济、政治到军队都详尽的说了一遍。倒是到了最后只是慈禧的脸上跳了几下眉头,便搁置在一旁,李莲英拿起红笔,慈禧摆了摆手,紧着又看了张之洞的请安折子,无非是自己老了,身体不比从前,然后复问皇太后的身体如何,饭食怎么样,不拉不拉的像是废话一样,慈禧狡邪的笑了一下,让候着的太监替自己朱批,轻声说道:“尚可,劳香涛念!”几个驻防将军的直接扫一下收入匣子。
慈禧揉揉手面,轻声说道:“这山西可是卧虎藏龙啊,小小的乡宁,也有知天下的能人,难道真如书上说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忽然想了一下,疑惑问道:“乡宁,还想在哪里听过一耳朵?”
李莲英赶紧躬身,笑着说道:“老佛爷是经大事的人,这等小事当然记不清,上次奴才顺过一嘴,说我师傅张方回民间居住,所住之地就是乡宁。”
李莲英刚进宫的时候在广储司带他的人就是张伯芳,当时的张伯芳已是五品的太监还是景仁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身边缺人,看他年龄虽小,但是敦厚老实,手底下还有不错的梳妆手艺,张伯芳虽然在宫里经历了各种心机手段,污作的脏事,但是依旧本性忠厚,对待同样的忠厚的李进喜很是喜欢,于是只要是轮值为皇太后梳妆的人不在,张伯芳就安排李进喜接手,本身手艺就不错加上个性温和,驯顺又讲礼貌,这一来二去的为皇太后所喜,不到二十六岁就和师傅一样担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与师傅平起平坐。
“算起来你师父年龄也不小了?哀家记得好像年龄比哀家还大呢,哀家一进宫的时候他就在!”
“老祖宗记性真好,奴才师傅好像是道光初年生人,今年七十三了,比奴才大了两轮还不止!”
“身体可还不错?七十三也是个坎?”
“劳主子挂念,去年上半年身体不好,不过这下半年好像得了新招的女婿医治,身体可是康健的很。”
“这年纪能康健就是福,上次你说了一嘴哀家记起来了,像是弟弟早殁就剩下侄子侄女!”
“说起来,奴才师父也是操劳的命,这次来信说是侄子乡试又落榜了。”李莲英叹了一口气。
慈禧看了一眼,“这样吧,来京城入国子监读书,将来也好走仕途!”
李莲英一听赶紧跪下,感激涕零一般,替师傅道谢。
慈禧笑着让他起来,“堂堂大总管像什么样子?这样也算是帮着你师父把侄子侄女都安顿好了,也能安享晚年了,侄女嫁到什么人家呀?”
李莲英皱着眉,想了想说道:“好像就是乡宁的一个县令?”
慈禧笑骂道:“你这奴才,县里除了一个县令还能有几个,这样说来这县令年龄也不小了。”
“老奴不敢欺瞒,好像是个年龄二十三的年轻人。”
“哦,是吗。这么说来一个二十三的年轻人被胡萃臣如此吹捧,还被你师父招为女婿,此人不简单啊,哀家有些好奇了,有时间真得见上一见,看看有没有三头六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