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林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章 尚书,汉魏风骨,Ms.林羽,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庄箴言经久不衰。
自雨亭归来,当夜便开始打喷嚏、发热,于是我很快又像上回得流感一样,窝在榻上起不来了。
想我前世大学时代,每日饮食不规律,日日熬夜都不曾有过意外,偏到了这一世,免疫力下降了许多。看来这个世界的“雨”,是当真淋不得!
好在同样是流感,春天生的病却与冬季感染上的截然不同。
不仅症状轻得多,身心也不十分难受,再有便是积极喝下难闻的汤药,因而,前后不过花了十日的时间,便得痊愈。
“吱呀——”女婢端着汤碗推门而出。
正值清晨,春雨初停,屋外阳光明媚,将室内映得一片锃亮。
主院住着卞夫人及其躬亲抚养的曹家子弟,自然要比别院更多仆婢侍奉,也更热闹的。
只是,我光顾得将迷离的目光投向屋外美景了,哪还在意院中人影绰绰呢
小曹冲就是在这时挤过人群,带着几个同龄的小公子,一同蹦进我的房间的。
一眼认得出的,便有十岁上下的孙姨娘次子公子彪、李氏小妾次子公子整,还有十岁不到的杜姨娘二子公子林、公子衮。
斗殴事件后,我自知府中姊妹兄弟对我是无甚好感的,料想各房姨娘也会事后反复叮嘱自己子女,须离我这般危险的阿姊远些。于是卧病期间,除了卞夫人和曹丕曹植,并无旁人探望。这会子突然冒出曹冲等人来,无疑让我颇感意外。
“见过崔姊姊!”
他们天真烂漫地笑着,将我的床沿围了个严实,双手合拢,不知藏着什么玩意,眉眼相对,不敢吱声,甚至面露怯意,让我不禁怀疑这是一场捉弄人的游戏。
可小曹冲笑容可掬,将手心捂着的东西放出,竟骤然飞出一只小灰蝶,其余几个公子手中,也依次放出翩翩而起的灰蝶。
“阿姊你瞧——冲儿和弟弟们给你捉了好多只胡蝶呢!”
小灰蝶们扑棱着轻盈的翅膀,绕着床幔转了几圈,有一只弱小的,竟飘飘然落在了皎皎的兔头上。
皎皎的红眼睛都呆住了。
我惊喜不已,抚着小曹冲的二椎髻,柔声道:“小仓舒,谢谢你们为阿姊准备的礼物,蝶粉脏手,稍后须记得盥洗哦。”
“不脏不脏,”曹冲笑着摇摇头,“它们可是今年第一群来府园里觅花的蝶儿哩!阿姊,孟春已至,你要早些好起来哦,冲儿正想邀你同我们一起去扑蝶呢!阿姊身手敏捷,定能带我们几位兄弟捉到满园的胡蝶!”
“是啊是啊——”
小公子们童稚而温馨的话语,霎时间拨动了我的心弦,我笑得合不拢嘴,感动不已,连连应声。
这时,我分明看见,小曹冲脸上的笑容,比屋外春光还要灿烂几分。
……
病虽初愈,头脑还算清醒,于是曹冲等人走后,我便坚持让随房的两个侍婢端一沓用缣帛抄录的《尚书》来看。
“记得向书阁的库吏说要‘古文尚书’,马融传本的。”
“唯。”
日过晌午。
正当我全神贯注拈着兔毫短笔划注《尚书》时,屋外突然响起一阵从未听过的叩门声。
我目不离卷,反复说了两次“进”,但屋外仍拍个不停。
侍婢们有事出去了,我不耐烦地着履下榻,披衣出户。
说尚书,尚书到——
门外赫然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数十年后沐猴而冠的曹魏吏部尚书——何晏。
府前斗殴,恍在昨日。
我眯着眼,警惕心一提而起:“你来作什么”
何晏笑吟吟,也不应声,背着手,径直闯入我的房中,只顾往书橱处观望,十分无礼。此刻他身后似乎还藏着某物,看来真是来者不善。
“崔妹妹,病可大好啦”
“劳烦挂念,早已无恙。”
我沉着脸,站在槛边,与他遥遥对视,想看看他究竟又有何把戏。
现今他脸上抓痕已愈合了大半,禁足初解,看起来心情还蛮不错,但仍少不了讨打的语气和神情。可十多日不见,何晏今日似有些不同。
看半天才发觉——他今日衣着的颜色,竟罕见地素净起来……然袖中藏着的,又会是何物呢
屋内因这不速之客,气氛逐渐尴尬。
何晏翘着脑袋,有理有据地说道:“听闻崔妹妹自抄书后身体抱恙,大夫人特命我来探看一二。”
哼,借口奉卞夫人之令,实则是自己来的吧
我毫不客气地回道:“有话便说,恕不久候。”
何晏笑着撇撇嘴,将手中之物摇晃了两下,便向我甩来:“喏,还你——”
一沓卷曲的麻纸,还有几张扭得皱巴巴的。我展开一看,正是先前被我混在《小戴礼记》和《女诫》里的《礼经》残卷!当时原想着,抄都抄了,不如一并交给卞夫人滥竽充数,没想到竟落到了何晏手中,还被他挑了出来。
“为何会在你手中”我冷汗涔涔。
去岁曹营里,被曹操当众质疑书写字体的恐怖场景历历在目。
“还不知啊”何晏若无其事地点点头,“大夫人早在数日前,便将你所抄文卷传阅全府,教众公子都向妹妹学习一二呢。”
我倒吸一口凉气,只听何晏踱着步子,继续说道:
“似真非真,似草非草,笔力虽弱,笔法却甚是奇妙。崔妹妹,纸上这些,果真是你手自笔录么”
听着何晏前所未有的和睦语气,我略略吃惊,旋即懂了他此番来意,于是淡漠地点点头。
“那《小戴礼记》间夹的郑注,也是你随手抄上的吗”
“是又如何”
“……”
忽有那么一瞬,何晏没有了往日傲慢的神情,他眉头舒展,认真地看着我。而我,好像从那双眼睛里,读出了敬佩。
当然,也可能是我自作多情。
可何晏真的咬牙说道:“我不信,除非你亲自写给我看!”
我轻笑着,随手将手中的《尚书》递了过去:“这里便有新作的书记,你只管看喽。”
何晏即刻捧起缣帛,于案前坐下,双目不离。
片刻后观其神色,便知何晏已心服。可他仍然切齿道:
“妹妹择书的眼光还须有所拔擢啊,……汝所执古文《尚书》,乃扶风马融所注,诚不若北海郑康成之注也。”
汉末,马融、郑玄两位经学大师,皆为古文《尚书》作注,实现了今、古文《尚书》学的统一。马融师从班固,传经郑玄,所注《尚书》兼取先郑父子和贾逵之说,郑注《尚书》先前我已在清河崔府读过,今日正是要一览马注风采。
“我若偏爱马家之注,又怎样呢”
“舍山熊而取河鱼,不敢苟同也。”
看着何晏认真较劲的模样,我忍俊不禁,倏而想起历史上何晏《论语》集解的贡献,不免起了兴致,便放下戒心,在对座缓缓坐下。
上回抄书抄花了眼,夹杂了几句郑注,竟都被何晏认出,如今单凭片段,他便能辨析马、郑《书》注。何晏实力,果不容小觑。那么,今日真正吸引何晏带着敬佩前来的,兴许并非是我的简体行楷。
如此,便无他虑,只管戏耍他便是了。
“我早将司空府中书阁藏书摸清,别的郑注经书倒还齐全,偏少了《论语》郑注,如此说来,前日平叔兄被罚注《论》时,参阅的定然只是马注喽马注《论语》精确,扼其要义;郑注《论语》多臆测,言语繁琐。平叔兄今日,如何倒在人前称颂起马注不若郑注呢怪哉,怪哉——”
我摇头晃脑,一本正经地拍掌笑道。
何晏沉下脸:“‘郑学’自问世以来,便为儒林之潮,当今中原士子,莫不循风而影从。崔妹妹既出身清河崔氏,缘何不将令叔从师之述作奉为圭臬呢”
“经学权威,不足道也,博采众家,有利无弊。”
何晏听罢,诧异不已,然而,他很快便又用先前那副挑衅的姿态,将自己装扮起来了。
“本朝历代鲜有女子嗜书,崔妹妹倒是十分怪异。”何晏眼里尽是不屑。
“学识无主,固可自取,怎该是你们男儿独占之物呢”
我单臂托头,故作姿态引他:“不过说起经注之事嘛……我崔缨倒也略知一二。”
“哦”何晏果然竖起了好奇的双耳,作了个“请”的手势,“洗耳恭听。”
我不紧不慢,用手指点着缣帛,侃侃而谈,大有向古人示威的意味:
“所谓《尚书》,即‘上古之书’,原只称《书》,有虞、夏、商、周四书之分,为史官所记之典、谟、训、诰、誓、命。秦人燔书,原本殆尽,逮及汉初,遂有博士伏生,口授传经,以隶书之,篇计二十有八,世称‘今文《尚书》’。武帝时,鲁恭王侵毁孔氏旧宅,于断壁中惊现籀文所撰《尚书》,孔氏十二世裔孔安国奉诏校定作传,世人因呼之为‘古文《尚书》’。古文较今文,约逾十有六篇……”
何晏听了,生怕被抢了似的,紧接上我的话:“然也!古今文之争,已逾百年。前汉田何《易经》,伏生《书经》,申培《诗经》,高堂生《礼经》,公羊、谷梁两家《春秋》,皆立今文经学之旌;及至光武中兴,更有桓潭、班固、贾逵、服虔、马融、郑众、许慎、郑玄等一众汉儒,重树古文经学之幡。”
我挑眉笑道:“今文经注虽微言大义,不免繁冗;古文经注则善训诂,崇古留韵,不尚空论浮词……”
白面虎得意洋洋地和声道:“故而北海郑公,兼采今古文经,独创‘郑学’!郑氏《书》注面世,欧阳今文与大小夏侯之学,一时遂绝矣!”
“哈哈哈,平叔兄博通儒典,缨委实佩服。”
“崔妹妹对经学大况了如指掌,亦在晏意料之外。”
我和何晏都在假笑着,谁也不服谁。
二十一世纪,人们在《十三经注疏》里所能看到的《尚书》,乃是今文尚书与晋人伪古文尚书的合编。而那从孔子旧宅中获得的真古文尚书传本,早在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之时便已散佚。200年战国《清华简》出土面世,其中《傅说之命》即证明了传世孔传本《尚书》系后人伪作。
如今能一睹古文《尚书》真容,于古文爱好者而言,简直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此外,又能在魏晋著名学者何晏少年时期与之论辩,谈起古今文之争,更由衷满足了我这个穿越者的小小虚荣心!此间乐,妙不可言!
“不过呢,学问归学问——”何晏落落起身,振袖而立,“上回与崔妹妹在府前交恶,还不曾了结呢。”
“确实,还没完呢。”
我敛起笑意,从匣子里取出一物,端送到何晏跟前。
“给我的”
“对。”
“此为何物”
“崔氏独家秘方——疗伤用的。”
“……”何晏较先前更为惊诧了,更惶恐地后退了半步。
我莞尔笑道:“这些生姜都是新取的,且摩按轻拭,如此反复三两回,早晚各一,疤痕不日即可消除。又或者,你将这蜜浆与鸡子一并灌入碗中,混合江米,制成膜片敷于脸上,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嗯记住了吗”
芦荟对于祛疤十分有助,可惜叫人寻遍了花圃也不曾找到,大约是这个时代尚未有此类物种。于是我便一早备下匣中物什,预备登门挑衅何晏时用。如今他不请自来,正当献此物假意讨好,以安其心,才好打我日后的如意算盘。
何晏俯视了我一眼,佯笑道:“十余日前我才与你动过手,你会那么好心”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君子斗法有道,我崔缨也并非不讲理之人,先前打人是我不对,如今彼此既已释然,不若就此带过,还望平叔兄……日后莫在人前教缨儿难堪才是。”我眨了眨眼,微笑道。
何晏听了,果然笑得嘴都歪了,他接过小匣,傲慢道:“这匣子本公子收便收下了,至于今后,还须看崔妹妹表现如何了。”
我暗暗哼笑一声。
“哦对了,崔妹妹,郑注《论语》自问世以来,书市版本参差,多有讹误,令叔乃是郑公门下高徒……不知令叔府中可有郑注原本”
何晏向前,继续低声道:“崔妹妹,你可否取来,借与我几日”
原来,这才是何晏今日所行的真正目的。
看来,卞夫人让何晏罚抄《论语》并作释,反倒成就了他。此时的何晏也还算有个读书人的模样,我便帮他这个忙又何妨
“《论语》郑注并无原本,只有我叔父手录本,平叔兄若感兴趣,我自当为你借来。只是手录贵重,你须自己再抄一份。”
“应该的,应该的!”何晏抚掌而笑,爽快地答应了。
……
后来,何晏还主动聊起汉代经学其他大家,谈笑间,给人压迫感极强。
书生何晏与贵公子何晏,简直判若两人,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我可算知晓他的傲气从何而来了,也明白他受曹操宠爱的原因了。反观我崔缨,又拿什么跟他们比呢
我顿时有些丧气,开始忧虑起日后与其文斗之事来。
“儒学渊深,诚为当世治学修业之本。汝一女子喜阅儒经,委实难得。受些圣人之训,早学妇规立身于世,也是极好。”何晏扬袖,作告别状。
我颇不以为然:“嚯!多谢平叔兄指教!可惜啦,缨爱史甚于经,什么圣训妇规,都是你们男人给女人的绊索,我才不读它。”
何晏回头冷笑:“休要胡言。先贤绳墨之言,岂容你分说”
我朝何晏扮了个鬼脸,还耸耸肩:“先秦孔孟之道,及至汉室,已变滋味,沦为庙堂之人钳制民智之器,平叔兄难道还要自欺欺人么”
何晏突然惊怒,他折返案前,反驳我道:“崔妹妹,你好生放肆,竟敢说出这番言语!你……你难道不知,儒学因秦而废,因汉而兴,此术独尊近四百年,固为安邦治民之正道吗”
“儒术并不等同于儒学!”
意识到正与古人思想碰撞,我亦冷笑回敬。
“平叔兄,你且细细思量——所谓三纲五常,不正是日常人伦所谓天人感应,不正是儒教神学人固以修身为本也。自董生罢黜百家始,儒学为皇权裹挟,早已有违孔孟教义,羁束人性。依我之见,汉世儒术不过权谋之术耳,愚民器物罢了,绝非纯粹的人伦之学。”
何晏气得脸一阵青一阵白,实在是有趣极了。
他掰弄着手指跟我较劲,非要驳斥我那逆反之言,可念叨了半天,终究只愤懑地吐出一句:
“罢了!罢了!吾不与汝一般见识!汝之妄言,可恼!可恨!”
说罢,何晏便拂袖转身,悻悻而去了。
“何尚书,慢走不送。”我倚在门外,龇牙笑道。
何晏啊何晏,看来你我还真不是同路人,话不投机半句多,今日《尚书》论辩不过小试牛刀,好戏还在后头呢。
你可是后世闻名的玄学大家,趁着你还年幼,我这个小辈倒真想来挑战一下你。
目送何晏远去,一回头便见对面东偏房门口立着一人,正是双手交挽的曹植。
我笑着上前搭话:“果不出四哥所料,我不去招惹他,他自会寻个由故再来找我。”
“看缨妹妹神色欢愉,想必此番收获颇多了”
“哈哈,还行,算是对此人学识了解有了个大概。”
曹植哼笑:“何晏少以才秀知名,也算得上满腹经纶,学问积累绝不在我等曹氏兄弟之下,依目前阿缨水平,还真斗不过他。”
“哼,来日方长,你上回也说过,迎头痛击何晏自傲的才气,方可为诛心反击,等着瞧吧,我会在将来的论辩中取胜的!”
曹植笑得神秘,转身进屋去了。
我回过神来,仍旧回自己房中,蹲下拾起何晏归还的《礼经》,锁眉凝思了片刻。
“来人。”
“在。”屋外侍婢应声而至。
“两位姊姊,你们记住,今后凡我遗弃的纸张与竹简,皆须浸入墨缸销毁。”
侍婢们相视不解,仍应命而行:“唯。”
被当众质疑书体的教训实不敢忘,幸亏此番何晏对书法不甚感兴趣。我那拙劣的现代书艺,本就颇具“江湖风”,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迟早会给我惹祸的。往后还是少写简体行楷为妙,莫作那狂妄自负、自矜其能的后世晚生。
其实古人,哪里就比不上现代人呢
其实忘不掉的,怎么可能仅仅只是前世的书写习惯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