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44 排除法 组合题,这个导演要谢罪,丘拉皮卡,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一鸣在心里做了一轮排除法。
项目时间很紧,大场面的科幻片肯定没得搞,开脑洞的软科幻倒是可行,但是糊弄事的嫌疑太大,打出主旋律电影的旗号也太不严肃。
动作片困难也很大,枪战、警匪、冒险,哪个类型都不是半年以内能够忙活完的,倒是爱情类时间上绰绰有余(划掉)。
动作片都来不及,战争片就更不行了,半年时间,光演员练习骑马都只是勉强够用,何况是拍摄、后期、特效全算上呢。
整部谍战片行不行呢
间谍电影也是通行全球的题材,前世就有一部这个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叫《风声》,国内的票房口碑都不错。
当然,国外还是无声无息。
电影票房在海外市场微乎其微,奖项也只有湾岛的金马奖。
原版倒是全球大卖,改编权也卖到了好莱坞和棒国,可惜翻拍版本都是垃圾。
陈一鸣坐在图书馆里,水笔在白纸上写写画画,脑子里翻江倒海地搜寻着,整一部什么样的谍战片才能两开花。
想要对上头有交待,肯定不能全盘虚构,至少故事和人物得有原型。
《风声》就是有历史原型的,而且是茅盾文学奖获奖的改编电影,单是奖项也足以背书。
本时空可没有《风声》,别说陈一鸣根本没看过这部,就算他能把原版“抄”出来,短时间也没可能获得足够的社会影响力。
如果是在历史中找原型的话,二战时期无疑是最合适的,反法西斯战争做背景,国内国外具有共同记忆。
《风声》就是选择小日子做oss,国内两党再加上叛党,三拨人玩剧本杀。
这样弄确实可以让故事丰满有深度,悬疑感拉满。
不过对国外观众就不太友好,本来老外看华国人就脸盲,又搞出这么多阵营,再加上阵营里头还有内鬼,想不糊涂都难。
《风声》达不到目的,陈一鸣开始在脑海里逐一回想前世看过的国外谍战电影,看看能不能借鉴借鉴。
《无耻混蛋》、《黑皮书》、《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窃听风暴》。
好像不是黑深残就是反体制,与主旋律八字不合啊。
如果往火爆刺激的方向靠呢撸不到奖就赚票房呗。
《真实的谎言》、《谍影重重》、《暗杀》。
华国哪有这么飒的特工,燕双鹰那种剧本就别拿出来刺激二大爷了。
想来想去,华国谍战片确实不适合海外市场。
建国前只能拍二战,怼小日子的故事离西方世界太遥远,关注度天生就不够。
建国后就更没得拍,勉强要拍也只能拍反谍抓特务,出海更别指望。
看来只能遗憾地放弃谍战题材了,难道真的只能拍人物传记片吗
陈一鸣把脑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双手在头上一顿狂撸,好尽快换换脑子。
想要拍一部有世界影响力的华国传记电影,就得选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华国人物。
所以《焦书记》、《屠青蒿》这种就不大行,前者在国外毫无知名度,后者则是影响力不够。
记忆里最具知名度的华国传记电影是啥来着
《末代皇帝》!
好吧,华国最后一个皇帝,话题性确实够了,但与主旋律完全不搭。
如果可以的话,拍一部《李德胜》将是绝杀,可惜拍不得。
模仿诺兰大大的《奥本海默》,整一部《钱学森》呢
人物影响力没问题,经历也够传奇,可惜陈一鸣的身份地位差得太远,这个项目他撑不起。
这么一想,好像大人物的传记电影都不能考虑了。
前世牛逼如吟诗小达人,拍《梅兰芳》也是处处掣肘困难重重,何况是眼下的萌新陈一鸣呢。
大人物没资格拍,那就只能拍小人物的传记片了。
感动华国的历年获奖者,大把符合主旋律要求的普通人。
但是拍这个票房压根儿不用问,肯定好不了。
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遇事不决,排列组合。
传记片票房竞争力差,那就添加有票房竞争力的元素。
枪战、动作、喜剧、爱情4大元素,后两个不适合主旋律,前两个整合一下。
警匪片战争片
警匪+传记=
《神探狄仁杰》
《少年包青天》
掉头掉头,完全跑偏了。
现代的,现代的。
陈一鸣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死命地搜刮记忆。
好像只有《猫鼠游戏》能沾到一点边,可是他实在想不出这片子怎么改成主旋律电影。
此路不通,换个方向。
战争+传记=
《能文能武李延年》
《特级英雄黄继光》
好像这两个高口碑的战争片,因为聚焦小战场,所以投资都不大,拍摄时间也不算长,半年时间应该弄得出来。
不过还是老问题,国内放放还行,走不出去国门。
那要是不拍英雄人物,而是拍一个普通士兵呢
毕竟不管什么种族、国家、宗教、文化,战争中的底层士兵总是共通点最多的。
以底层士兵为主角的电影,文化折扣相应地也就最低。
此外,传记片的戏剧张力,就在于困境之下人的不同选择。
越是极端的困境,人物的选择就越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还有哪个环境,能比生死无常的战场更极端,更能体现人性的复杂与选择的重量呢。
陈一鸣的思路瞬间打开。
他腾地一下站起身来,去书架上拿过一本新华国编年史,一年一年地过。
建国之后的对外战争,倒还是前世那几个,只是年份和过程稍有出入。
也是,时空变了,华国的外交政策与地缘环境又没变。
5年开始与以坚果为首的联军进行的半岛战争,59年与大毛之间的东疆、西疆冲突,63年与阿三的高原反击战,7年与南边猴子的边境反击战。
与阿三和猴子的战争影响力差得太多,与大毛的冲突时间太短规模太小,看来只能选半岛战争了。
主角可以设定为半岛战争中的一名普通新兵,刚入伍就跟随部队来到半岛战场。
这样的士兵在当年不计其数,其中很多人牺牲在那里,甚至连姓名都查不清楚,人物原型非常好套。
这样一来,就做到了真实历史、真实部队、真实人物。
陈一鸣啪地一声合上《新华国编年史》,又去借来一本《半岛战争战史全记录》。
快速浏览了一遍目录,他发现这场战争的过程依旧遵循着前世的程序,秘密介入、突袭、n次打击、拉锯、相持、打打谈谈、停战。
战场还是那片贫瘠的山地,华国还是那个缺枪少炮缺吃少穿的华国,坚果也还是那个财大气粗炸弹不要钱的坚果,这就决定了战争进程很难有质的变化。
很好,这种战线相对固定、双方彼此拉锯的阵地战环境,正是他所需要的。
一是没有大范围的穿插运动战,场景相对单一,演员数量较少,拍得更快成本也更低。
二是战史资料更丰富、细节更丰满,便于锁定和还原真实历史中的场景。
想着想着,陈一鸣突然意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
他放下书起身走出阅览室,到图书馆外面给二大爷打电话。
“马叔,如果选择半岛战争的背景,电影过审会不会有问题”
陈一鸣必须先确认题材不会受限,毕竟前世很长一段时间里,半岛战争题材的影视剧都处于线上横跳的状态,又称薛定谔式的过审。
要是筹备几个月剧本被毙了,或是拍完剪完又被迫改得乱七八糟的,那还不如直接换别的题材。
电话那头是一阵沉默,让陈一鸣的心头惴惴的。
良久,手机里才传来二大爷的回话。
“尽快整理出一个故事梗概给我,原则上不会有问题。
一鸣,不要有负担,不要有顾虑,大胆尝试,一切有我。”
“知道了马叔,谢谢马叔。”
挂掉手机,陈一鸣放下了大半个心。
二大爷既然说了问题不大,那他就当问题不大,反正他的电影肯定符合原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