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更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儒皮法骨,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贰更2,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换血、结丹、阳神。
分别修炼精气神,臻至顶峰都称之为武道宗师。
其中以阳神最为玄妙,近乎于百姓口中的神仙,正面厮杀或许比不过锻体、真气,却有诸多诡异法术神通。
宋提刑又有奇物城隍印,可驾驭信仰神力,当真拼着身死道消,或可能成功弑君。
既然为了国朝安稳,苏明远可以死。
那为了天下百姓,正统帝也可以驾崩。
命都一样!
“宋大人莫要意气用事,当顾全大局。”
苏明远劝说道:“为君者不以私德论,当今称得上锐意进取的明君,况且想我死的不是陛下,而是世家、勋贵,乃至于文武百官!”
“此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多少人在等着我失圣眷的那天,如薛公大、王植、费同辰、李德业……咳咳咳!”
说话间神情激动,剧烈咳嗽几声,歇息许久方才平复心绪。
苏明远抚了抚两鬓白发,蓦然间双目泪流。
世家勋贵的反扑报复,苏明远并不在意,本就是生死仇敌。
真正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同袍末路,有预感的知晓,新政或许不会毁于世家,而是随着改革者的变质,自然而然的消亡。
苏明远至今才明悟,为何世家很容易就让步。
大抵是他们明白,泥腿子什么都没享受过,自然站在百姓一边。
待掌握了权力,享受过富贵,就会变成世家勋贵的自己人,到时候新政就成了笑话。
几千年来,不止一个苏明远,但是世家仍然是世家。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宋提刑劝说道:“任何人都有私欲,甚至我也一样,苏大人不妨放宽松些,只要于新政有益,些许罪状可以宽恕不追究。”
礼部侍郎薛公大,苏明远忘年交,涉嫌科考舞弊阖家流放。
王植则是苏明远同窗,历州府后入户部,不出意外将来能入阁,因纵子行凶而削官夺职。
费同辰与苏明远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中进士后在翰林院观政,结果因贪墨之罪入狱。
此类官员,数不胜数。
苏明远严苛律法,不只针对敌人,对自己人一样狠,以至于麾下官员个个谨小慎微。
刚开始改革时,尚能同心戮力。
现在新政官员在朝堂权势滔天,形成了庞大的党派、山头,却没能获得相匹配的利益,必然滋生怨恨。
苏明远摇头道:“新政是为生民立命,培养一群贪官污吏,那新政从根子就烂了!”
宋提刑沉思片刻,建议道:“与其看着同党变质,不如多多走动,平日里称兄道弟,小一辈的收为义子学生。”
“有了亲近关系,他们個个盼着你长命百岁!”
新政官员与苏明远离心离德,既是利益使然,又因无实质的私人关系。
将来苏明远倒台抄家灭族,对他们的影响有限,如今新政官员已经成了派系,足以自行在朝堂立足。
“权臣手段,我不为也。”
苏明远说道:“我本是一落魄书生,机缘巧合走到现在,已经知足。不打算造反,也不想摄政,注定死路一条,又何必牵连无辜!”
昔年同袍虽然逐渐变质,但是他们毕竟是新政派系,活着就能维护部分成果,免得尽数付诸东流。
宋提刑闻言,知晓劝无可劝。
“苏大人有什么遗愿,可以托付我,定尽心竭力完成。”
苏明远说道:“将来我上了刑场,还请宋大人帮着收尸,与我妻子合葬。”
自从扳倒威远侯之后,苏明远便将妻子坟墓从乱葬岗迁出,买了块墓地,孤零零埋着,将来他也葬入其中。
宋提刑点头答应,从怀里取出卷书册。
“这卷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乃是修行神魂之力的上乘秘法,可凝聚信仰洗练内外,苏大人勤加修行,莫要让身体耽搁了推行新政。”
“多谢宋大人。”
苏明远没有拒绝,当年自乱葬岗睡了一宿,莫名其妙觉醒了神魂之力。
从中人之姿变成过目不忘、心思电转、悟性非凡的的天才,所以才能连中举人进士,趁着先皇重北轻南的东风,一举得中状元。
后来从燕赤霄处得了道门修身秘术,即使进境缓慢,也生出了许多妙用。
譬如言语影响人思绪,寻常人与苏明远交流时间久了,会不自觉的认同甚至顺从。
……
凉州。
府城。
六月烈日炎炎。
衙门张贴了告示,自今年开始不再收粮,而是改为收银。
消息传出去,银价暴涨。
原本一两银子换一千文铜钱,现在能多换百余文,百姓议论纷纷心生抵触,却也不得不遵从朝廷政策。
这日。
李平安驾驭牛车,拉着粮食来到商铺前。
门口木板写着字,今日收粮价一两百斤。
“价格还算合理。”
李平安去衙门询问,知晓朝廷按照百斤粮价一两一征银,粮商低一钱算作手续费,也比先前征粮亏空的少。
银两重量有数,少了胥吏层层克扣粮食,等于少交了税赋。
同时少了虫吃鼠咬等运送损耗,朝廷收来的银子多了。
胥吏两头吃亏,以至于收税的书吏,百无聊赖心不在焉。
李平安试探着问:“大人,那位癞蛤……赵大人去了哪里,我与他相熟,想去拜访一二。”
“拜访?嘿嘿嘿。”
书吏冷笑道:“那厮贪墨受贿,已经抓去牢房,你要不要进去陪着?”
李平安连声道歉,从缴税的廨房出来,面上露出喜色。
“活该,敢收咱的银子!”
墙角吐了口唾沫,李平安揣着手上街,去了府城新开的书铺。
状元楼。
京城状元楼的凉州分部,位于府城最繁华的街道中央,开业当日城中官吏无不上门道贺。
当然,有面子的不是状元楼,而是挂在楼中的一幅幅墨宝。
上至当朝苏相、先皇蔡相,下至新科进士、名人才子,无不彰显状元楼底蕴深厚,文华荟萃。
李平安进门,见到许多读书人,对着墨宝指指点点。
变着法儿的夸赞,字好的就说传承有序,字不好的就说肆意潇洒,诗好的就夸文采,诗不好的就说玄奥。
反正你只要名气大,放个屁都与常人不是一个味儿。
屁臭不要紧,自有专家为你释经。
李平安逐个书架看过去,取下几册道家典籍,回草庐诵读参悟。
最后来到法家典籍区域,不同于儒家兴盛,只摆放了一个书架,站在旁边借读的书生也很少。
《乾律》、《仪律》、《刑统》、《律例精要》……
一连拿着十几本书册,从法家入门到精通,足够唐英学到成人了。
旁边正诵读乾律的书生,好奇道:“老先生为何买法家典籍?”
李平安回道:“家中孩儿到了读书的年纪,买回去让他读一读。”
“为何不学四书五经?”
书生诧异道:“近些年律法、算数等科目,录取人数愈发减少,传闻将来会取消,所有人统一考明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