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呢别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7章:吕宋总督许柴佬,我要做明世祖,搬砖呢别闹,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回来了?”
万贞儿抱着小宝转进来,发现了正在谈话的父子俩。
“那些土人学的怎么样?”
她把孩子放下,让两个小东西自己去玩,问朱见濡道。
朱见濡当然是无所不答,“先生夫子都很负责,学校里的小孩看起来都挺机灵,学的挺好的……就是除了移民汉人的子孙,土人的都怕我。”
“不过怕点也好,沂国立足不过数年,好多东西都没弄起来,这前头二十年,最好让他们怕咱们。”
会害怕,就会敬畏。
有了土人的畏惧,在少了本土大力倾斜资源后,沂国在吕宋岛上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二十年,也足够沂国繁衍出新一代了。
但那个时候,沂国也可以不依赖“害怕”去影响其他势力。
“这么说来,他们学得也挺快的,我还以为土人会很讨厌读书呢。”
万贞儿想起自己成为沂王妃后,跟着得道升天的三位弟弟,不由得叹了口气。
万家是个普通家庭,如果不是如此,万贞儿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卖入宫廷,伺候皇家。
按照正常逻辑,在皇宫大内打一辈子工,或者承蒙恩典,岁数大了后放出宫嫁人,差不多就是万贞儿的命运了。
可谁知道她能跟大明亲王来一场忘年交?还让从小就极为依赖她的沂王对之死心塌地?
万家由此一飞冲天,当上了皇亲国戚,在老家那儿横的不得了,就差基因突变成螃蟹了。
后面因为临近就藩,朱见濡跟万贞儿商量着把万家也带过来——
对前者来说,这可是自己的岳父舅子,虽然万家长孙都跟自个儿一个岁数,但该尽的礼节还是要的,万贞儿也很照顾老家的亲人。
沂国初立,穷是穷了点,但跟本土的联系又没有断,总能入手不少奢侈品,加上他这个大王给的特权,待遇是不会降很多的。
后者则是觉得,沂王还在北京的时候,万家人在地方当个暴发户,闯了点祸事,那还能给他兜住,以免已经明确提出“道法并用”的皇帝把他们抓起来开刀放血。
可沂王就藩之后呢?
还那么嚣张跋扈的话,肯定是要玩完的。
于是夫妻俩一拍即合,把万家打包带来了吕宋。
来了之后,朱见濡都给万家人封了官职,万贞儿也希望三个弟弟能帮衬下小姐夫,结果全都去摸鱼糊弄人了,让他们读书,当个体面的知识分子都不肯。
后者还放出了“读书无用”的暴论。
毕竟他们发家致富,靠得可不是勤劳聪明,而是走了皇家的后门。
亲弟弟如此,也难怪万贞儿会觉得比之眼界更低,知识水平也更低的土人不会好好学习了。
“这倒也跟以前的人物有关。”
“要没有他,吕宋之人也不会习惯于学习我中华的文化。”
朱见濡笑着跟老婆解释道,“太宗皇帝之时,郑和下西洋,炎洲都到过,不止在金洲那儿设了个旧港宣慰司,吕宋岛上,其实也有个总督来着。”
反正在大明朝的头几十年里,中国对外的探索交流是非常厉害的。
后世人常听菲律宾这边有个苏禄国,其国王曾经带着妻儿老小,亲自入京朝拜太宗,乃至于自己死了,也葬在大明,却不知道,永乐三年的时候,三宝太监就奉太宗旨意,来到吕宋,册封了许柴佬为当地总督,统揽该区域军、政、财、文大权。任职直到永乐二十二年,达二十年之久。
而许柴佬其人,跟旧港那边的梁道明、施进卿等人类似,同样是明初大航海时代的著名华侨。
后两位能在旧港弄出一番事业,许柴佬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
他在吕宋耕作多年,家产不知多少,可称得上是西洋巨富。
而本人也算得上是一名儒商,一边赚钱,一边也没忘记惠及同来这边讨生活的老乡,还有些玩得好的土人。
所以时间一长,许柴佬便在当地有了巨大的名望。
成为吕宋总督后,许柴佬上忠朝廷,下效庶黎,身体力行,励精图治,在吕宋不遗余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与先进生产技术,大兴造船、纺织、制陶及农业技术等等。
在大明获得制海权,西方殖民者注定无法借助海洋崛起四处扩张,用屠杀方式摧毁大量文明痕迹后,许柴佬注定是要名留青史的。
因为在吕宋这个已经被朱见济划入汉文化圈子里的地方,许柴佬可以称之为“普及汉化”的第一人,其人留下来的总督印章,在沂国建立之前,都被吕宋土人供奉着,视为神物。
朱见濡来了后,也把这印章纳入宝库,收藏了起来,甚至还想找过许柴佬的后人,用他们来拉拢当地民心。
结果经过一番调查后,才知道许柴佬跟梁道明一样,年老后思乡之情极重,最后不顾病重,强行要求儿女把自己抬到船上,回到晋江深沪老家。
落地之后不久,许柴佬都还没来得及看到族人迎接,便撒手人寰,连遗言都未曾留下。
在官方记载上,也没见许柴佬为子女请封的奏疏。
据说是许柴佬老成持重,知道自己名为吕宋总督,实则为其国王。
他儒学深厚,不愿意利用这样的机会,去窃取国家神器,让许家独霸吕宋,便未曾对朝廷提出这样的要求。
朱见濡把其后人又从晋江请回来后,对这位的经历深为感配,还让人给许柴佬在吕宋修了个衣冠冢,亲自祭拜了一次。
“寡人给许家待遇不薄,也算有回报了!”
说完许柴佬的事,朱见濡又激动的告诉老婆另一个好消息。
“许家人前些日子进言,许柴佬当年总督吕宋,曾经于岛上发现过一座金矿,还试图开采过,只是人力不济,岛上也有土人阻碍,未能提炼多少金子出来!”
“如今沂国已立,又有大明为靠,倒是可以试着去挖挖看!”
“如果我沂国能将之入手,便能一夜暴富!”
朱见濡这几天去外面巡视,就是想看看沂国内部有没有稳下来。
没有后顾之忧,他就可以安心去吕宋南边挖矿了!
万贞儿也跟着激动,可听到那金矿位于吕宋岛南部,而沂国在中部之地,在交通还没建设好之前,去那边搞事还是挺难的。
“不是还在开采铜矿吗?本来就用了不少人手,现在还能腾出劳力去掘金吗?”
“这个不难。”
朱见濡已经想好了,“以金矿之重之富,我小小沂国当然难以咽下这口肥肉,但陛下肯定会有意向!”
沂国能有眼下的几万人,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了本土前期的投入,而其中的花销,也是要算到账本里去的。
本来要想把这笔钱连本带利的还干净,八成得经过沂国两代人努力才行,但一旦有了金矿,那就能轻松解决了。
金山银山,那都是钱山啊!
如此财富,朱见濡肯定兜不住。
他要强吃,周边还有不少称臣大明的小国,万一他们去北京告发了呢?
万一往来于吕宋的本土商人知道了,通报上去怎么办?
他藏着掖着,等东窗事发,就容易坏了皇帝对他的感情。
朱见濡不想做无情无义的小人。
先帝和当今天子对他可谓自古难得的良善,他得投桃报李,顺便利用金矿,甩掉沂国财政上的大包袱。
沂国是小国,在发展上也离开不了本土,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坏了未来的可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