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烤馒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6章 无题,我的意呆利,黄油烤馒头,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后的时间里,以刘家为首的几大华人家族突然发难,以债务纠纷为由,强行要拿林、张等几个家族的产业抵债。
面对发难的几大家族,林、张等家族不甘示弱,积极筹措资金想要保住产业。
不过可惜,林、张等家族的抵抗并没有什么用,准备充分而且实力雄厚的几大家族最终还是拿下其产业。
元气大伤的林、张等家族,经此之后元气大伤,已经不足以成为婆罗洲知名华人家族。
而发生在婆罗洲这场突然的收购战,让民众们也是看花了眼。不过不管怎么说,生活还要继续。
卡尔·拉森穿戴整齐手拿着西服外套出了家门,衬衣夹克在近三十度的天气下,其实有点不适的。
不过卡尔·拉森对此一点也不介意,因为今天他需要见一个重要客人,必须要正式点。
“黄包车!”
远远看到一辆空闲的人力车,卡尔·拉森字正腔圆的粤语就冒了出来。
来婆罗洲已经三年了,卡尔·拉森已经能说很多日常粤语了。
没办法,坤甸的华人太多了,作为一个日常要与人打交道的商人,卡尔·拉森更是学了不少中文口语。
随着卡尔·拉森的招呼声,这辆黄包车立刻赶了过来。
“早上好,先生。”
同样是字正腔圆的意大利问候语,从黄皮肤的车夫口中而出。
“贾福路拉森商行。”
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商行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卡尔·拉森也不例外。
“好嘞!”
确定地址后,车夫拉着卡尔·拉森穿行在街道上。清晨的街道上异常的繁忙,人来人往的场景到处都是,而且道路上也是相当的拥挤,马车、人力车贯穿其中,道路两侧自行车一样不少,甚至还能看到汽车的身影。
当然在街道两旁,商店也是络绎不绝,招牌上中文和拉丁文交相呼应,也是别有一番风情。
而作为在坤甸待了三年的卡尔·拉森,对此早已没有了欣赏的心情,满脑子都是面见客户的注意事宜。
“先生,到了!”
一声招呼声将他从沉思中唤了回来。
“给!”
“先生再会。”
卡尔·拉森的商行不大,与其说是商行,不如说是大一点的商店,只不过隔出了一个房间作为办公室。
目前商行还是发展初期阶段,除了拉森自己之外,还有一个店员加助手莫里和亚吉尔上将清洁员厨娘兼服务员宋女士。
没错拉森的商行就三个人,小的可怜。
不过商行虽小,但是对卡尔·拉森来说却是全部梦想,也是他的全部身家。
卡尔·拉森之前只是一个修补裁缝机的匠人,在看到别人在婆罗洲发了财后心生羡慕,一咬牙变卖家当来婆罗洲打拼了。
考虑本钱以及熟悉程度,卡尔·拉森来坤甸依然做起了自己老本行缝纫机生意。当然不再只是给人修裁缝机,而是贩卖起裁缝机。
卡尔·拉森眼光很不错,他选择的这行业在婆罗洲竞争不大,而且前景也不错。裁缝机别看不太起眼,但是基本是家庭必需品,哪怕不能做到每个家庭都有,四五个家庭共用一台也是要的。毕竟要做衣服和缝缝补补,怎么能少了缝纫机。
再说婆罗洲民众一直以来收入都不错,花费一两个月薪水买台裁缝机,还是能够做到的。而卡尔·拉森在三年时间里发展的不错,从一个人跑单帮到现在有自己的店面和雇员了。
“莫里,我这身怎么样?”
“棒极了,完全符合你的身份。”
莫里的称赞让拉森整理了一下裤子上的皱褶。“李先生有没有打电话过来说,他什么时候到?”
“说了,他大概上午十点的样子。”
“噢,这都九点半了,只有半个小时李先生就要到了。莫里,我们再来排练一下接待流程,我有一个新的想法。”
“好吧,拉森先生。”
…………
“欢迎李先生的大驾光临。”
拉森一脸笑容迎接着大主顾的到来。他口中的大主顾也的确当得起,李明坤在高坪也是有名的华人家族,当然这也与高坪不大有很大关系。但是再怎么比,也比拉森强太多,简直就是鲲鹏与麻雀相比。
“客气了,拉森先生,我们开始吧。”
面对李明坤的话,拉森赶紧将其领到店内。
“李先生请看,目前我们店出售的裁缝机就一下几种…………”
拉森目前出售的裁缝机就五种,其中一款德国、一款英国、三款意大利裁缝机。因为这里是意大利殖民地,所以德式与英式裁缝机需要缴纳高昂的关税,更多更多是满足中产以上阶层所用。
而拉森销售主力,则是三款意大利裁缝机,织女星牌、牵牛花牌,还有皇冠牌。
“这三款裁缝机最低售价是多少,你知道我需要多少台的。”
在听完拉森的介绍之后,大主顾李明坤开口问起了价格。果然直接就抛弃了英德两款,虽然性能的确好,但是太贵了,一台都快要换两台最便宜的皇冠牌了。他可是要拿回来开成衣工厂的,用不到那么好的机器。
“织女星牌最低能降低48里拉,卖你160里拉。牵牛花牌,最近能降价45里拉,卖你150里拉,皇冠牌只能降低40里拉,卖你140里拉。当然这是你最少买500台的售价。”
面对大主顾的询问,拉森迅速开口报出自己的价格,最后他还接了一句。“李先生,这价格在坤甸不可能有比我更低的了。”
一说完,拉森就只能期待的看着大主顾。而李明坤很明显之前了解过,在沉思一阵后,开口道。“皇冠牌裁缝机,我需要一千台,不过必须免费保证一年的维修。”
“没问题,我到时候专门安排一个维修人员守在贵厂。”
得到订单的拉森喜出望外,毫不犹豫就做出了保证。这是他做生意接到的最大一单,虽然单价利润很低,但是如此数量足够让他赚取不菲的利润,或许在本土的妻儿也可以接过了。
婆罗洲生活日复一日,像拉森这样赚到钱的人很多,当然亏本到将自己卖给种植园的也不少。当然不管是谁,婆罗洲的发财梦一点也不缺失。
而那些赚到钱的人就是最好的广告,激励着发财梦的人奔向这片热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