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即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2章 两千年后,诸葛亮还能再保他的主公一次,嘴毒天幕:专讲黑历史,江北即墨,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葛亮可能想不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还能再保他的主公一次》

【诸葛亮可能想不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还能再保他的主公一次。】

【当年四川政府打算修路,根据规划,路线要占用昭烈庙,因为涉及到历史遗迹,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对。】

【 但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就在一群人在会议室中讨论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人说了一句,可是武侯祠还在昭烈庙呢】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最后拍板决定绕过昭烈庙。】

【如今巴蜀地区,经常看到农村老人白巾裹头,为丞相戴孝。】

【武侯甚至把诸葛这个姓氏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外面别人叫你小王小李时,你只当是在叫你名字。】

【但是当别人叫你小诸葛时,那这是别人对你极高的称赞与肯定。】

【就算你给自己取名为诸葛蠢驴,别人也会认为你是大智若愚,当别人看到诸葛这个姓氏时,他的聪明,仿佛都有了合理性。】

大秦。

“诸葛亮。”

“朕记得是之前那个被评为十分的后人。”

“谋士……”

嬴政记得很清楚。

因为此前评价那些汉朝的人物的时候,这位后世的‘丞相’获取的分数是最高的。

“蜀汉丞相,不过……他究竟做了什么?”

“来人,去将那份《出师表》的记录拿来。”

嬴政起了些许兴趣,原本他只是看看,没往心里去。

大汉。

“诸葛……蠢驴?”

刘邦听着这个名字,不禁嘴角一抽。

对于诸葛亮的影响力,也算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哎,乃公这个叫刘备的后人,竟然有这么一位这么被后人尊敬的臣子。”

“真是羡煞旁人啊……”

话虽如此说,但是刘邦满心满眼却都是满意。

大汉不能永存他十分理解,并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

天幕讲起大宋,说的多是些徽钦高这三位神仙。

提及明朝,则是内斗、党争、藩王、福禄宴。

虽然如今还没有多说几句关于清朝的事,但刘邦感觉,多半和那些割地赔款少不了搭边。

至于魏晋,一个名声臭的可怕,一个则短命。

而他前面的大秦,更是只有十几年光景。

到目前为止,仅从天幕的态度上来看,也就那未知的唐朝或许能够与他的大汉比一比。

这岂能不让刘邦高兴呢。

后代争气,就是倍有面子啊!

“可惜……可惜啊……”

“要是这天幕也能多穿越几个朝代多好,给那些个其他朝代的皇帝看看。”

“就好了……”

“特别是……给始皇帝看看,看看乃公的这些个子孙,还有他那乖乖的小儿子。”

“哈哈哈哈哈哈~”

刘备不如诸葛亮出名也不算什么,后人既然对诸葛亮评价极高,对刘备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事实也是如此,此前给出的9.1分,刘邦觉得就很不错。

这人老了啊,就喜欢两件事。

一是忆当年勇。

二是炫耀儿孙。

东汉末年。

关羽、张飞二人看向诸葛亮的目光都不禁充斥着羡慕崇敬。

那一篇《出师表》一出,他们就已经知晓诸葛亮究竟做过什么事了。

大清。

洪承畴一脸羡慕的看着再一次登上天幕的诸葛亮。

虽然这次是天幕第一次专门提及他,但是天幕已经一次又一次的,通过其他方式。

或是评分、或是穿越成赵构的刘备读《出师表》,或是杜甫的诗句。

总是能够提到诸葛亮。

足以见得诸葛亮伟光正的形象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后人的心中。

“若是我洪承畴,能在后世有诸葛丞相十分之一的名声,也不枉此生来世间一趟。”

“只可惜……”

他并不傻。

从天幕上看出了后人似乎对于大清多有怨言。

大清的名声尚且不好。

皇帝因为得过天花被称为‘康麻子’。

后世多有‘割地赔款’之举,又被汉民夺走了江山。

可想而知,他的名声在后世也不会好到哪去。

他这么努力的帮助大清平定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目的不就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吗。

入关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可是就连这种小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他。

“这大清也太废物了点!”

“干了什么事啊让后人这么讨厌?就没有什么值的称颂的吗?”

感觉自己满盘皆输的洪承畴一时间连大清都恨上了。

你大清这么招人厌,害得我洪承畴的名声都会受到影响。

特别是这些个如秦良玉、孙传庭,甚至是李定国等人都能上天幕,天幕都能称赞一番。

天幕居然对他提都不提,可见区别对待。

“罢了罢了……”

“身后的万世名,怕是无力争取了,至少在大清尚在的这两百年,我洪承畴,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差于诸葛亮了……”

“能享两百年香火了……”

太遥远的事情,既然强求不来,那就享受当下。

毕竟……他当初不就是为了能够活命才投降的吗?

如若不然,或许此前天幕播放的明末英雄里,会有他的一席之地吧?

大宋。

赵构心中此刻五味杂陈。

一说起诸葛亮,他就想起前段时间。

那个穿越文学。

刘备穿越赵构。

让他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后人是懂怎么恶心人的。

他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岳飞。

像是从岳飞的眼眸中看出了他的想法,赵构连忙道:

“诸葛丞相如此聪慧之人,六出祁山尚且无功而返。”

“我大宋即便要出兵北伐,也要慎之又慎啊……”

【三国时期,蜀汉灭亡于263年,诸葛亮多次北伐,未看到长安的风景,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2017年,成都西安高铁通车后,为了纪念诸葛丞相,特意把高铁价格改成了263元】

【还有成都最繁华的地区被命名为武侯区,曹魏有曹魏的风骨,蜀汉也有蜀汉的浪漫】

【中国通史共一百多章,三国占了三章,而武侯一人独占一章。】

【因为刘备的墓葬也在武侯祠,所以汉代帝王刘备,是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

【武侯凭一己之力拉高了诸葛这个姓氏的地位】

【司马懿凭借一家之力拉低了司马这个姓氏的地位】

东汉末年。

曹操听得一脸懵。

“这刘备是和诸葛亮合祀的吗?”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叫武侯祠才对啊……”

诸葛亮毕竟是臣子,臣子和君主合祀,怎么能将祭祀的地方称之为武侯祠呢?

应该称为【昭烈庙】才对吧?

“后世,没有皇帝。”

“想来也不会在意这些君君臣臣,诸葛亮更受到后人崇敬吧?”

一旁的曹仁说着自己的看法,曹操沉默了。

“子孝说的不错……”

“是孤以己度人了。”

大唐。

“噗。”

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听着这话属实让李世民有点儿绷不住。

这将诸葛亮捧的那么高,还有什么诸葛蠢驴都大智若愚的说法也就罢了。

还不忘拉踩一下司马懿。

“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

“这样的人无论何时都不会受到待见啊……”

李世民对司马家也是多有瞧不起。

不过,碍于他本身也是造反登基,所以对于国家、皇帝的态度则是……

皇帝昏庸无道,臣民们活不下去可以造反。

而皇帝圣明,臣子们自然要恪守本分,安心治国。

所以,李世民有在尽心尽力的做一位好皇帝。

晋朝。

司马炎沉默了一阵。

他没想到,这天幕明明基本上不会提及他大晋,他大晋却总是在莫名其妙的地方躺枪。

“这群后人就不能说点好的。”

“高祖皇帝政治、军略丝毫不逊色于这诸葛亮,最后违背洛水之誓也不过是为了稳定天下局势,让天下快速安定,百姓也好安居乐业。”

“这是舍小义成大义,有什么错!”

愤怒过后,司马炎也没有什么办法。

“来人,于洛阳城外建设高祖庙宇,朕也要让世人祭拜!”

管不了后世,还管不了他大晋吗,既然有诸葛亮庙,那也得有司马懿庙!

不甘落后的司马炎打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每年安排人去祭拜高祖皇帝,宣传高祖皇帝的丰功伟绩就是了。

【昭烈庙本来是纪念刘备的,但是一千多年来,大多数人去往那里,基本都是去了对面的武侯祠,刘备这边门可罗雀。】

【直到明朝朱元璋的儿子朱椿来蜀王,认为诸葛亮的庙宇香火兴盛,过于突出,于君君臣臣的礼制不合,所以下令废掉成都大大小小的武侯祠,只在昭烈庙内增加一个祭祀诸葛亮的祠,以顺君臣之道。】

【这就成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第一个君臣和祀的庙,就这样过了快七百年了。】

【如今,四川人民都叫那个地方作武侯祠,没人叫昭烈庙。】

【论知名度,刘备还是比不上诸葛亮。】

大明。

洪武时期。

“嗯,老十一就是懂事!”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

后世如何评价不重要,他在乎的是自己的儿子们都能够恪守本分,做好他们大哥的好弟弟!国家的好藩王!

后世对诸葛亮看的更高是后世的事情,君臣之道对于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蜀王朱椿此刻正无奈的坐在自己蜀王府院中,悠悠的叹了口气。

“想不到天幕还能提及孤一次,虽然是以这种方式……”

“罢了,拆都拆了……”

已经将武侯祠搬进了昭烈庙的朱椿叹了口气,没想到做的这么一件事,还能让后世记载专门讨论。

他不禁心里犯嘀咕。

“孤是藩王,爹是皇帝,大哥是太子,可不得表表忠心,以正君臣之道嘛。”

老爹为啥喜欢他这个老十一,可不就是他懂事讨人喜欢。

至于非说诸葛亮和刘备谁在后世的地位高,那和他有什么关系,都一千多年前的人了。

“还好还好,这些后人没有因为这件事骂我。”

没有在天幕上看到骂自己的弹幕,朱椿松了口气,要是因为这件事被后人骂,那可真是无妄之灾。

【诸葛丞相有很多种选择,他偏偏选了最难的那一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人力向天争一线生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东汉末年。

刘备与诸葛亮相对而坐,看着天幕。

刘备手中,还握着那份《出师表》的临摹本。

是当初天幕让他‘穿越’到大宋时候,属下刀笔吏记录下来的。

虽尚未经历未来天幕所言的许多事,但仅仅只是像听故事一般听取了这些事,也足以让君臣二人之间的默契和感情更甚。

刘备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孔明啊,在后人眼中,你的智慧与忠诚为之传颂,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都要因你的武侯祠而改道,可见后人对你多么尊敬憧憬,孤何德何能能赖你这般辅佐啊……”

诸葛亮晃了晃羽扇,眸中淡然,仿佛天幕所讲述的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辅佐明君,匡扶汉室,是臣之所愿。”

“后世如何评价,亮不能预料。”

“只是,最终依旧功败垂成,亮……有负主公重托,不值得后人如此赞颂。”

诸葛亮也未曾料到,他在后世居然还有这般的影响力。

大秦。

嬴政看的感慨。

“原来后人都喜欢这样的人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不知晓哪一位君主能够有此殊荣。”

嬴政是看的羡慕了。

大秦恐怕难以万年。

但是身后却有万世之名啊。

这位蜀汉的丞相,所做的一切值得尊敬,后人的评价标准,到底在很多地方还是与他们有些相似的。

“李斯啊……”

“不知晓后世会如何评价你这位我大秦相国呢?”

“以朕之见,李卿比得上这诸葛亮。”

一旁李斯连忙拱手。

“陛下过誉了。”

“后世如此赞颂之人,臣万不敢与之相比。”

“不过,臣倒是以为,陛下之功绩,于君王而言,倒是足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倘若诸葛亮是陛下的臣子,定然不会出在后世名声盖过陛下的事件发生,那蜀王朱椿也不必做迁移武侯祠这种无意义的事了。”

诸葛亮这样一位被评价为十分的人物。

而且在后世还比他的君主刘备的评价和名声更加响亮。

几乎是一瞬间,李斯就不愿意被这样评价,哪怕这种话是嬴政说的。

但是这种事情万一在君主的心底留下一根刺,可不是什么好事。

正如那蜀王朱椿一样,看不惯诸葛亮在刘备之上,将其庙宇全都拆掉迁到昭烈祠。

人都死了一千多年了,尚且如此在意,更何况还活着的呢?

大宋。

岳飞看的热血沸腾,又为诸葛亮北伐不利而感到惋惜。

“陛下,臣虽不才,但愿以血肉之躯,誓死捍卫大宋疆土,愿效仿武侯,出师北伐,复我大宋旧土,以昭先祖英灵。”

虽说是被赵构如此对待,甚至在天幕所言的‘历史’上,被残忍杀害,但是出狱之后的岳飞,依旧将这一切都当做没有发生,忠诚于皇帝国家。

赵构:“……”

大唐。

李世民眉开眼笑,至于后世……

诸葛亮地位甚至在刘备之上,这种事情他也管不了,自然也就当做没看见罢了。

“丞相虽居臣子之位,而机务明达,可为万世之师表。”

“后人敬仰崇拜,也是正常的……”

抛开后人对其重视程度超过刘备不谈,单说诸葛亮本人,这可真是一个完美的臣子模板。

有时候李世民也不禁羡慕刘备,能得到如此大才的辅佐。

当然……他羡慕的可不止是刘备。

“天下英雄如此之多,可却不能皆入朕的朝堂。”

无论秦汉宋明,看过这么多能人异士的李世民,更想做的是大人的选择——全都要!

大明。

“可惜我大明臣子,不能像武侯那样,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也并没有在意。

毕竟后人给其的殊荣,诸葛亮自身也决定不了什么,哪怕是僭越超过了他的君主,也不是诸葛亮的本意,与他无关。

“若我大明臣子有一半有武侯的忠心与能力,那小崇祯又岂会为难到那种地步。”

“……”

越看越觉得难受,也怨不得,后人如此赞颂诸葛亮,而他大明的那些士绅和东林党们,在后世臭名昭著了。

大清。

雍正年间。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见到后世的诸葛亮名声丝毫不减,甚至更甚,康熙帝的十七子爱新觉罗·允礼感叹一声。

从小听着三国演义长大的他,对于诸葛亮的崇拜不亚于后人。

更兼自身书法出众,一时兴起。

在眼前将这首杜甫的诗句写下。

“名垂宇宙”

“待得空闲之时,去一趟武侯祠,便题个这样的匾额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被迫替嫁,侯府主母毒医双绝

满杯大粒橙

独断万古说独裁,动乱来袭都哭啥

河北赵子龙

狱出狂龙

七弦

夫人一身反骨,冷面少帅夜夜轻哄

四月落雪

完美人生

骑鹤人

系统:这把简单难度,你嘎嘎乱杀

南瓜小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