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
江北即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3章 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嘴毒天幕:专讲黑历史,江北即墨,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
【推恩令,被誉为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阳谋,是汉武帝为了遏制藩王,而实施的计策。】
【原因是,刘邦建立汉朝后,大肆封刘姓子孙为王】
【但这可害苦了之后的皇帝,因为刘邦死后,势力逐渐壮大的藩王们,开始威胁到了皇帝。】
大唐。
“嗯。”
“推恩令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阳谋吗?”
“武帝的这个政策的确巧妙,不过,这也有赖于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
“单独拿出来看是不妥的。”
总体上来说,李世民还是很认可这个推恩令的。
“以和平手段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确巧妙。”
说起藩王,李世民就不禁想起想起当初天幕所讲的明朝的建文皇帝。
“有这样的例子可以学习,那明朝的建文帝为何非要闹到暴力削藩呢?”
“汉武帝虽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然则其到底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开疆拓土、加强皇权,也远不是普通帝皇所能比。”
“他尚且采用推恩令,而不是硬来,这建文帝偏不学……”
一旁的李靖接话道。
“陛下,从天幕上讲述的来看,明建文皇帝时期的藩王和武帝时的藩王所有用的权利相差许多,那明太宗起兵之前,被严密监视,仅剩八百亲信,这在汉朝藩王身上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
“汉初,藩王们可设置部分官署,此外还有军权,财权,乃至是自行铸币,权利不可谓不大。”
“正因为这般优势,那建文皇帝才想要快速削藩的吧……”
李世民不禁摇了摇头。
不提后续的迷惑操作,选择快速削藩,倒也不能算错,毕竟任谁站在那个位置,也不会觉得朱棣能打到南京来。
只能说成王败寇吧。
大秦。
“推恩令?什么东西?”
“还千古第一阳谋?”
嬴政微微皱眉。
其实,比起这个什么阳谋不阳谋,推恩不推恩的。
他更感兴趣的是……
“这个叫刘邦的就这么难找吗?”
“天幕都提了这么多次了!”
“为什么朕就是找不到他?!”
“难道是因为这人是登上皇位之后改了名?之前不叫刘邦?”
嬴政说真的有点儿emo。
这天幕也不多讲两句,这刘邦到底是谁。
“所以,这个叫刘邦的身边也总得有什么谋士辅佐吧?”
“可以说几个朕能找到的名字吗?”
“老是讲他的后代干嘛啊!”
老是讲刘邦的后代咋样,他又没办法穿越过去找!
根本就无从下手。
他还想看看这位汉高祖!
然后吸取吸取他的教训呢。
大明。
永乐时期。
朱棣看着这‘推恩令’也是心有余悸,他瞅着自己的几个儿子,说道。
“还好啊。”
“还好当初,建文这小子没给你爹我来这么一手软刀子。”
“不然你们这些个儿子们,估计都得反了我这个爹!”
虽然造反之前忧心忡忡,心中几经挣扎。
但是如今成功了,朱棣反倒是后怕起来当初若是建文不做这些事,他岂不是做不了皇帝了?
朱棣看着朱高炽、朱高燧、 朱高煦几人。
别看他们当初给自己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那是因为建文帝要把他们全部弄死,他这一脉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果建文帝玩这一手推恩令。
那不知道自己老爹未来能做皇帝的他们,还不得为了一点封地开始勾心斗角。
毕竟谁愿意成为那个被降级的庶子啊!
【比如,汉朝54个郡,39个在藩王手里,汉景帝时想要削藩,更是招来了七国之乱。】
大汉。
汉景帝看着天幕小声BB。
“虽然惹祸了,但是朕给平了……”
【直到他儿子汉武帝即位之后,实施了推恩令。】
【以前藩王们讲究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嫡长子继承一切,而推恩令则是规定庶子也有继承权,藩王死后,家产土地也要分给其他儿子,儿子再分孙子,几代下去,藩国基本上就不剩下什么了。】
【这样,巧妙的分化了藩王的势力,如果藩王不从,一是抗旨不尊,二是他们的庶子们也不答应,会坚定的站在朝廷这边。】
【也没有什么破解之法,除非你只生一个儿子,可这对于古代的藩王们,也不现实。】
“好办法啊……”
汉景帝刘启眼前一亮。
不禁看向刘彻。
“你小子还真有几分小聪明。”
原本刘启就对自己儿子那高于自己的评分感到好奇。
这讲到的推恩令,倒是让他眼前一亮。
如此,即便是天下人都知晓朝廷的打算,那些藩王的庶子们也天然站在了朝廷这边。
怪不得说是千古第一阳谋,无解。
【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据说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分到刘备这一代时,就只能上街卖草鞋了。】
【……】
东汉末年。
刘备:“……”
“就算没有推恩令,备那时候恐怕也得卖草鞋。”
摇了摇头,刘备笑了笑,倒是不觉得曾经的经历有什么不妥。
中山靖王如此多的子嗣,他又不是嫡系,即使是不分家产,也轮不到他。
万朝古代,汉代之后的朝代都对推恩令很是了解了,听到说的是这个,基本也就是随便听听。
毕竟特别是皇家,这是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不需要天幕讲述。
但是,下一个视频的标题却引起了万朝观众们的好奇。
《现代第一阳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