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洞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章:虎兕相逢,蓉大爷的逆袭,玉洞子,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般心事重重地度过了一夜,第二天两个人还是照常各过各的,等调查和合作基础都进行得差不多了,贾蓉忽然对众女说道:“不若到黄鹤楼去看看?”
“就是送孟浩然去广陵的那座黄鹤楼吗?”贾惜春第一个回应道。
说真的,她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就是神京城的宁荣二府,平日里对天下各地的风景名胜都有所耳闻,然而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如今有个好向导带着她“四处游玩”,她顿时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不少见识。
不过十日功夫,一众人等就从梁子湖回到了汉口地界,安歇几日后,便来到了这闻名天下的黄鹤楼中。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
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其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从北宋至后世,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传闻曾经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
《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这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
他的《述异记》中记载有“驾鹤之宾”的传奇故事,后被鲁迅先生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遂取名为“黄鹤楼”。
关于黄鹤楼最著名的诗篇,大概就是李白那首朗朗上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
邢岫烟和贾惜春兴致都很高,她们都是有文学熏陶的女子,这一路上有吃有喝还有好玩的,如今又能来到黄鹤楼这样的名胜古迹当中,不由得就背诵起了那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背得真棒。”贾蓉适时地夸赞一番。
此时,神京城内城四王府街,夏日阳光热辣辣地洒下宝亲王府的花园子。
宝亲王陈弘立蟒袍玉带,坐于湖心亭绣墩中看《易经》,心腹大伴安德川进来回话:“哥儿,现下那宁国府已然名存实亡,不若将其取缔,既能让郑家庄那位痛失一臂膀,又能向今上示以忠厚……”
陈弘立放下易经,离坐起身,继而摇了摇头:“不妥,不妥,皇祖父一向垂爱二哥,父皇都未曾因此对付二哥一脉之后,说是放长线钓大鱼,可恨孤为庶出之子,说话无人肯听……”
安德川这时候声音压得很低很低,狡黠道:“不错,哥儿虽是庶出,可今上……不也是圣祖爷庶出的儿孙么?如今尚有三点大善,一则哥儿性子素来忠厚,颇得士林清流之心。
其二,皇后娘娘无所出,哥儿是皇后娘娘命令奴才养大的,娘娘将来不也是要靠哥儿吗?太后初年入宫之时也不过是个宫女,横竖求求两位娘娘……我多嘴了。”
“不不不,大伴说得不错,孤也是谨小慎微惯了……遇事难免踌躇些。”陈弘立敲敲折扇:“行,我这就进宫求太后和母后。”
……
那两座大石狮子与御赐的“敕造宁国府”匾额,朱漆兽衔双环大门、东西角门,依旧一如既往向外人宣示此间主人的煊赫。
不过如今满城皆知,宁国府早已经名存实亡了,宁国府家下的庄屯食邑,充了国库,大宗一脉断子绝孙,族长贾蔷有名无实,所拥有的经济大权几乎可忽略不计。
登仙阁、天香楼、逗蜂轩……荼靡、葡萄、山茶、杜鹃、牡丹、芍药、海棠……名贵花种应有尽有,开放的,未开放的,此景仍在,斯人已去。
据明代《群芳谱》等记载,古时养花、种花、品花蔚然成风,可谓席卷大江南北,华夏牡丹,以曹州(山东菏泽)最为出名,以养花变成百万富翁的人,不在少数。
神京也是如此,以右安门草桥万花品种、丰台芍药享誉京师,西直门外也有花匠铺。
所以,后来被称为“桂花夏家”的夏金桂一家,也因为种植桂花而暴富,不足为奇。
古代已经知道使用温室、火窖、冰窖,能够培养出不合时令的瓜果、蔬菜、花种。
不过,仅限于富户,贫民一般没条件。
另外花瓶、品花、插花都是颇多讲究,大明文人对此有精彩记录,这些情况,在贾府也是悉数可见的。
中国的瓜果蔬菜、植物,外国传进来的不少,包括玉米、番薯、葡萄、小麦、棉花、烟草等,玉米、番薯、烟草在明代早已传入,但是种植规模却不超过一成,仅在福建广东一带有种植。
史料记载:崇祯年间,三尺孩童,莫不吃烟,为此崇祯还发布过禁烟令,倒不是因为他想让国民戒烟,而是他觉得吸烟者会损害大明的“国运”。
然而随着农民军和清军先后将天下颠覆,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该吃烟的还是照吃不误。
宁国府封园闭户,原本自流民队伍里招收的仆从也都作鸟兽散,贾蔷也已经从宁国府里搬了出来,不过贾蓉留了一个心眼,他让贾蔷在宁国府的庄子上种了几十亩甘薯和玉米,给贾蔷营建了一个小作坊,生产地瓜干,地瓜烧、苞谷酒等副产品。
甘薯和玉米都是可以酿酒的,虽然味道不一定好,但是胜在量大便宜,因此来买的人不少。
由此,贾蔷就单独留在了神京城的郊区,那里有贾蓉事先为他准备好的一个小宅院。
他显然就是留在这里充当贾蓉在神京城地界耳目的。
毕竟他跟宁国府关系要浅一些,又不像贾蓉那样有“重大嫌疑”,因此很快就得到了释放,不过有了一次劫后余生的经历以后,贾蔷便死活不肯继续住在宁国府里了,果断选择出去谋生。
贾蓉虽然走了,却也留给了他不少资源供他调度,比如将近三百人男女工人,还有账目上接近七万两的银钱,贾蔷也不是个爱挥霍却不会经营的,既然贾蓉把这些交给了他,他自然也认真地做起了生意,还别说,果真让他赚了些钱。
虽然是被迫离开,但贾蓉还是觉得,自己说不准哪天又会跑回来。
他拎得清什么时候忍、什么时候狠,亲王是除了皇帝之外,最尊贵的国家蛀虫,亲王府的爪牙,此时此刻的他是完全惹不起也不想有牵扯的存在。
但是以贾蓉的心性,也绝不是就这么算了,他能以武秀才之身,整死贾珍,让贾敬闭嘴,等到他手握兵权那一天,这出走的狼狈便可十倍还之。
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安安稳稳地生活,他也乐意,但时世不允许。
唯有在手握权力的血腥道路上,扫清一切阻拦,贾蓉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保护自己和自己将来的女人们、做些他想做的于社稷有益的事情。
认识自己很难,活着就更难,尤其是处处受拘束、掣肘、要忍受几年弱势地活着,但贾蓉从来都不在乎——尽管斗争使人疲惫,封建贵族的家庭生活令人齿冷,也许睡觉都偶尔会惊醒过来,而且他还不得不先以入乡随俗的方式和他们一样戴上涂脂抹粉的虚伪面具。
贾蓉这匹蛰伏到湖广地界扎根的孤狼,亲手掐断掉了自己的些许威胁,但以后,兴许还会有更加凶猛的虎兕找上门来,要求他进场搏斗。
虎兕一旦相逢,便是“贾家事”的结束,“甄家事”的开始,那时候,贾蓉不会再是一匹孤狼,而是带着狼群进场搏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