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文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茶道传承(六),岁月流歌,淮上文歌,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年的茶季,正如孙师傅先前预料的那样,从一开始就乱套了。

熟练的采茶工成了抢手货,谷雨前后的采茶旺季一人难求。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每年的茶季都会有一批批的山外人蜂拥而来,加入采茶工人的行列。

主家提供食宿,每天收采的茶草按量计酬,就像关中的麦客一样。

最好的年景,一位熟练的茶工每天到手的收入,可以达到一两百块钱。

那时候除了成规模的国有茶场外,民间培育的人工茶园才刚刚起步。

所以除了采茶工的短缺,茶草源头的争夺也是愈演愈烈。各家村办社办的茶坊,都以行政区域为界,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区域外的茶商如果敢跨界收购,就像是挖了对方的祖坟一样,一场争斗也就在所难免了。

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各家制茶作坊争相加价,不计成本收购茶草。

这种米比肉贵的行业现象,也使得本土的绿茶市场提前进入到微利时代。一些新入行的茶商负债累累,很多年后都没有缓过劲来。

上河沿区绿茶市场的先行者,红石湾茶厂目前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去年谷雨前后,每天几万斤的茶草入库,几十个杀青的工人同时昼夜操作都忙不过来。

如今的情况完全变了,只有合作社的茶农前来交易,一天下来收购的茶草还不足千斤。

价格提高一倍后,才有一些去年的老客偷偷摸摸的送货过来,好像他们的交易见不得光似的。

“师傅,你又猜对了。照这么下去,我们茶厂今年不好干啊!”

眼看今春的采茶季已近尾声,库房里的新茶还是空空如也,王世川心急如焚有点坐不住了。

“世川,不要害怕,这些人闹不长久。家家都开茶行,家家都会没饭吃。我们只要把这个茶园经营好,将来高档野生绿茶的名头一炮打响,还怕收不到茶货?这些个小茶坊借你家的名号找你卖茶的日子还在后头。”

师徒二人正在给茶草杀青,这么一点茶货,如今已不要雇佣外手了。

孙师傅娴熟的操控着竹炒把,一边回头信心满满的对王世川道。

老茶师通俗的说教里,其实包含了两层很高深的管理学思想。

一个是关于重复投资的问题,某个行业赚钱,社会资本蜂拥而入,其结果可能就是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不仅会推高供给端的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也会加速需求端的过度饱和,最终使得大多数投资者惨淡收场。

就像今天的农产品市场一样,猪肉价格高了都去养猪,水果有赚头都去承包土地种果树。

动辄几百万亩的规模,“水果之乡”光鲜亮丽的背后,“果贱伤农”的情况时有发生。

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除了头部产业基地的扶持和宣传外,配套产业的建设同样不可或缺。

没有物流、冷链、仓储、包装、信息、融资、深加工、销售平台、品牌推广等完整产业链的打造和配套项目的引入,摊子铺的越大,投资人的损失可能会越重。

君不见如今农村的很多地方,成片成片的果园都撂荒了。

白菜价的芒果、桂园卖不出去,连老母猪都不吃。成熟的水蜜桃挂在枝头任人免费采摘,消费者都嫌麻烦。所有这些,都是低水平的重复投资所带来的恶果。

老茶师的另外一个观点所涉及的,其实是关于企业的品牌战略和价格策略的问题。

打响名头,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企业的高端产品实行高端定价,来带动低端产品的销售和利润。

就好像普通的螺蛳粉作坊,如果挂靠某个网红品牌,通过其直播平台对外销售,一秒钟的出单量,可能会远远超过作坊本身很多年的营业额。

这就是品牌效应,也是新零售的意义所在。

而王世川的这个野茶园,也正是红石湾茶厂目前正在精心培育的拳头产品。

按照孙师傅的观点,王世川已经有了一只会下蛋的金鸡,还有啥可担心的呢?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只要有了核心竞争力,眼下这些闹腾正欢的大小茶坊,将来说不定都成红石湾茶厂的分车间了。

半个月后茶季结束,红石湾茶厂收炒的新茶只有两千来斤,今年生意的惨淡已成定局。省城各地老主顾和零售商的货源保证,看来只能靠高价采购其他茶厂的绿茶来补充了。

“世川,你抓紧时间给茶园的巴扎子做起来,我要进鸡苗了。这么大一片地,每年还要给大队租金,不能老这么空着。”

卫兰是个对于养殖业很是痴迷的农妇,王世川去年在茶树下面配套搞家庭养殖的提议正合她的心意。

两千只老母鸡平均每天下五百个鸡蛋,每个鸡蛋供销社的收购价是五分钱,一天就是两百五十块的毛收入,差不多把茶厂流失的利润全补了回来。

她所说的巴扎子,在大别山区的方言当中,是菜园栅栏、围栏的意思,通常用竹片扎成。

和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所说的大巴扎有何渊源?就不得而知了。

接下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王世川和孙师傅每天都会去前山砍来毛竹,刨成一根根长长的竹片。然后在茶园周围,每间隔一丈多远的距离,就钉下一根两米高的木桩,对于栅栏来说起到了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王世川又到区里的供销社,买回了几大捆细铁丝,,把所有竹片再一根根的捆绑在木桩上,一条循着山坡地势环绕而成的半椭圆型围栏也就大功告成了。

既不影响茶树园的通风通雾,又可阻挡外物的入侵,院内散养的家禽牲口无需任何的看管,也不能到处乱跑了。

卫兰的这个树下养殖业,当年就见到了收益。

在红石湾茶厂生意不景气的那两年,甚至一度成为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王世川闲暇的时间,每天还在跟着孙师傅学习制茶的技术。如今已经学到了拉老火,这也是绿茶装桶封存前的最后一步了。

孙师傅判断绿茶是否上乘,总是先放在鼻子下面闻闻味道,再把玩一番叶片的形状和颜色。

经他拉火炒制的绿茶,都是状如蜂翅,宝石绿的茶片上透着一层淡白色的茶霜,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板栗香味。

没有茶霜的绿茶,肯定不是上乘的好茶,这是一般的小白评价绿茶品质最直观的方式。

但市面上的茶霜,手工作假的也很多。

随着采茶、制茶工艺机械化时代的到来,从颜色到香味,厂家都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人工调配,外山茶拉到内山茶厂销售的情况也很常见。所以单纯凭借色、香、型这些外在的特质,来判断一种绿茶的优劣,对于一般的品茶人来说,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

好在各地绿茶基地的种植面积都在扩张,只要不过度追求绿茶的品相和包装,寻常的价格买到货真价实的口粮茶,在当下的茶市,已经是常态了。

王世川先前做过跑长途的白鹅生意,在禽蛋类的农产品销售这块,比一般的养殖户也有了更多的路子。去省城县城的市场和单位食堂转上一圈,他家茶园里出产的这些原生态老母鸡和土鸡蛋,也就不愁卖了。

这种茶树+养殖的立体农业模式,古已有之。

但在红石湾大队,把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通过资本的投入、规模化经营,变成了一门可以发家致富的大生意,王世川、卫兰夫妇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周围的山民都会隔三差五的过来取经,委托王世川代为销售一些家产的禽蛋,他也从来没有推脱过。红石湾茶厂能有今天,离不开周围父老乡亲的热心支持,该到自己为他们尽点薄力的时候了。

但王世川已经把制茶和经营茶园当做了余生的事业,无意在养殖业这一块投入更多的精力。

他于是找来了老车支书和红石湾大队班子的所有成员,建议由大队出面,组织村民们成立养殖合作社。

日常运营管理的模式与茶叶合作社一样,各家各户分散饲养,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和对外销售。

红石湾半封闭的山场环境,除了适合种茶外,也特别适合家禽养殖这样的树下经济。

包产到户已经三四年了,广大社员们基本上没有发家致富的好路子,身为父母官的老车支书正在为这事发愁呢。

所以王世川关于养殖合作社的提议,和他算是想到一块去了。亲自兼任合作社的主任,挨家挨户的动员山民们加入进来。

王世川先后在自家的茶园里,给合作社的社员们上了几次现场课,手把手的传授养殖经。还领着大伙去了趟县城和省城,两个地方的所有熟客,从此也成了合作社的共享资源。

去年老车书记找他商量筹建窑厂解决社员就业的事情,虽然因为财力不够未能成行,但这件事始终放在了王世川的心里。

所以大队养殖合作社的建成,也算是把这份人情给还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之重返饥荒

奶燃

栩栩若生

小叙

狼与玫瑰

宇宙第一红

共度岁月长

旧月安好

天星十八宿

山水冷海

宫中有喜:驸马也会读心术

秦楚